2025年4月是我国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聚焦“健康体重管理年”。体重管理是贯穿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核心议题。从青春期发育到孕产期保健,从产后恢复到更年期代谢调控,科学的体重管理不仅能提升女性生活质量,更能为下一代健康奠定基础。
一、女性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阶段与意义
1.青春期:合理控制体重可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紊乱等问题,促进生殖系统健康发育。
2.孕前期:备孕期把体重调整到正常后再怀孕,孕前BMI(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达标(18.5-23.9 kg/m²)可降低妊娠并发症风险,提升受孕质量。
3.孕期(核心阶段):孕期维持适宜体重增长,有利于促进母婴健康。孕期体重增长异常(如增长不足或过快)与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巨大儿、早产等密切相关,且影响子代远期代谢健康。胎儿在宫内接触高血糖、高血脂环境,会永久性改变胰岛素分泌机制,这类孩子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是正常儿童的3.1倍。在青春期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2.3倍。并有跨代影响可能,孕期营养不良的女性,其孙辈的肥胖率仍显著升高。
4.产后及哺乳期:科学减重有助于恢复盆底功能、降低乳腺炎风险,同时保障母乳质量。
5.更年期:通过体重管理改善代谢综合征,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病。
二、体重管理的“五位一体”策略
针对青春期、孕前、产后及更年期等非孕阶段的女性,体重管理需遵循“科学减脂、增肌塑形、稳定代谢”原则,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
非孕期膳食原则
均衡热量缺口:每日热量摄入比消耗少300-500kcal,减重速度控制在每周0.5-1kg,避免快速减重导致代谢紊乱。
营养素均衡:蛋白质占比15%-20%(如瘦肉、豆制品)、脂肪20%-30%(优选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50%-60%(以低GI食物为主)。
分餐制与控糖:每日4-5餐(3主餐+1-2加餐),减少精制糖摄入(<25g/天),避免含糖饮料、糕点。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需进一步限制精制碳水,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食物(如肉桂、苦瓜)。
更年期女性:补充钙(牛奶、芝麻)及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孕期营养均衡而非“一人吃两人补”
孕期膳食原则:食物种类多样,粗细搭配,荤素搭配,高蛋白、低升糖、足量膳食纤维,控制总热量(孕中晚期每日仅需增加300-450kcal);把孕期体重控制在适宜增长范围内。
建议:每日摄入鱼禽蛋奶150-200g、绿叶蔬菜300-500g、全谷物占主食1/3;避免油炸、高糖食品。
1.生活起居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漏餐,不暴饮暴食。
2.记录“饮食日记”,利用手机APP监控营养摄入。
3.定期测量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晨起空腹测量)。
4.依据体重变化调整饮食及运动计划。
5.避免久坐,每1小时起身活动。
1.非孕期运动项目推荐
有氧运动(减脂主力):快走、慢跑、游泳、跳绳、有氧舞蹈。
抗阻训练(增肌塑形):哑铃训练、弹力带深蹲、平板支撑、臀桥。
灵活性训练(提升代谢):瑜伽、普拉提、太极。
2.运动频次与强度
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30-50分钟,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5%。
抗阻训练:每周2-3次,针对大肌群(腿、背、胸),每组8-12次,3-4组。
灵活性训练:每周3-5次,每次15-20分钟。
3.运动禁忌人群
严重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避免高强度运动。
骨质疏松者避免跳跃、快速扭转动作。
产后女性需经盆底肌评估后再恢复跑跳类运动。
4.通用原则
运动前后充分热身与拉伸,防止肌肉损伤。
避免空腹运动(易引发低血糖),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与水分;经期可适量降低强度,避免倒立、腹部挤压动作。
5.孕期合理运动推荐项目
医生评估没有医学禁忌的前提下,步行(每日6000~8000步)、孕妇瑜伽、水中运动等,餐后休息30分钟开始运动,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以越运动越轻松为原则。
禁忌:避免仰卧位运动、剧烈跳跃或对抗性运动。
三、特殊情况?
1.药物干预:严格遵守医嘱
仅适用于严重肥胖(BMI≥32)且饮食运动无效者。
孕期禁用减肥药,需营养科医生综合评估,调整饮食及运动方案,血糖异常者必要时使用胰岛素等代谢调节药物。
2.中医调理:体质辨识个性化管理
食疗方:在营养科医生或者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膳食疗方。比如脾虚湿阻型可饮山药薏米粥,气滞血瘀型推荐玫瑰花陈皮茶等。
中医推拿与穴位埋线:腹部推拿、埋线穴位足三里(健脾)、阴陵泉(利水)等等,耳穴“饥点”(抑制食欲)等等帮助调节代谢,利于改善易胖体质。
禁忌:孕期禁用艾灸、埋线、针刺腹部穴位、推拿及峻下类中药(如大黄)等。
3.专业支持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体重管理门诊助力科学管理,无论是孕期还是非孕期,个性化指导是体重管理成功的关键。
体重管理门诊,可为各个年龄阶段女性提供以下服务:
1.精准评估+个体化方案制定:通过体成分分析仪、体检数据及生活习惯/中医体质评估等精准评估后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行为及运动方案。
2.全程跟踪+动态调整:APP数据收集,定期复诊,针对生理期、更年期激素变化,动态调整优化饮食与运动计划;逐步建立长期健康习惯,预防体重反弹。
3.多学科协作:与妇科、产科、内分泌科、中医科联合诊疗综合干预,达到健康减重。
体重管理是女性送给自身和家庭的“健康礼物”。值此爱国卫生月,我们呼吁广大女性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善用专业医疗资源,从孕期科学管理体重开始,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驾护航!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2:00),周一/周二下午、周四/周五下午(14:00-17:00)
门诊地址:甘棠院区A区4楼 15号诊室体重管理门诊/妇女营养门诊
预约方式:公众号/现场挂号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