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世界孤独症关爱日的直播吸引了不少家长在线参与并提问,今天推出特辑补充答疑,期望帮助有需求的儿童和家庭提前预警、科学干预,共同进步。
问题1:我带孩子看“孩子语言少”,为什么医生还开抽血的检验和各种检查啊?我就是想过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话多一点。
答:语言发育迟缓及全面发育迟缓需和生理及病理因素相鉴别,需排除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遗传代谢病、继发性听力损伤、贫血、过敏性疾病等。专科医师一般会和家长交流,亦会根据儿童评估及临床访谈情况有选择性地安排不同阶段需完成的检查及检验项目,排查并治疗潜在医学问题,利于行为、语言社交及综合干预有效实施。
问题2:孩子快3岁了,在妇幼干预后目前语言能力进步很大,但是就是一个问题十分困扰我,孩子从年前到现在很喜欢先动手打别的孩子,无论是别人的东西,只要是他想要的,别人不给就抢,抢不赢就动手打人、抓脸,两个小朋友对打,后面哪怕打赢了感觉他也不高兴,然后就是吃手,扣我的手指,要我抱也不和别人玩了,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比较好?
答:此行为可能源于沟通能力或情绪表达能力不足。
建议:
1.即时干预:打人时立刻制止,用简短指令(如“手放下”)并转移注意力;
2.社交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教他“轮流”“交换”等替代行为;
3.情绪疏导:用图片或简单语言帮孩子表达需求(如“我想要玩”);
4.强化正向行为:当孩子主动分享或等待时,及时表扬。
提醒:儿童行为的背后和实际发育年龄(非实际年龄)、性格(气质)特征、遗传因素、环境养育习惯及不同病症类型等相关,需定期评估。
问题3:孩子快4岁了,特别喜欢文字,非常着迷的那种,特别喜欢一个人在那里看书,有点担心有刻板行为,和其他的孩子互动不够。
答:若孩子仅机械性认字(如反复重复念同一页),并排斥其他活动,需警惕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可能。
建议:
1.及时评估:语言能力及是否伴随社交障碍;
2.拓展兴趣:引入图文结合的互动游戏,如字卡配对实物;
3.社交引导:组织小组活动,将文字兴趣转化为互动,如一起读故事。
提醒: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多种类型及预后的可能性,同时强调科学的干预需尊重ASD儿童的差异性和神经多样性特征。
问题4:孩子已康复2年,今年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才能去上小学?
答:需重点确认及完成以下能力:
1.基础能力:安坐时长(≥20分钟)、听集体指令、简单书写;
2.社交规则:排队、课间活动安全;
3.家校衔接:提前与小学沟通孩子情况,部分学校允许“影子老师”或家长短期辅助;
4.模拟训练:参与小学预备班,适应课堂节奏。
提醒:及时定期评估儿童发育年龄及学前准备能力,尊重儿童特殊需要,必要时申请办理延迟入学或寻求支援学校。
问题5:男孩快6岁了,在个训课里表现得很好,课题都很配合,但是在集体里表现不太好,是不是不适合上集体课?
答:并非不适合集体课,而是缺乏集体规则意识。在不断强化能力的基础上,更需要及时过渡到集体训练。
建议:
1.过渡训练:从2-3人小团体活动开始,逐步增加人数;
2.任务拆分:生活中同步模拟集体环境,分配具体角色(如发食物),提升参与感;
3.家校同步:幼儿园/家庭多创设集体游戏场景(如合作搭积木)。
提醒:所有的干预都尽量遵循个体化、差异化原则,作为家长更需放平心态,和专业人员合作,沟通儿童的特点及家庭跟进措施。
问题6:孩子拿笔写字不太行,在家里教不听,请老师在家里教写字,但是孩子的情绪很大,开始时不时发脾气怎么办?
答:情绪可能源于握笔困难或任务压力。
建议:
1.降低难度:先用粗笔描虚线/点阵,再过渡到独立书写;
2.多感官练习:在沙盘写字、橡皮泥捏字,减少枯燥感;
3.任务关联兴趣:先让孩子写喜欢的字;
4.正向强化:完成1行即奖励,逐步延长任务时间。
提醒:儿童发展能力涵盖精细动作类,不同能力之间有相关促进及协同作用,故更需重视平衡发展,并适当等待。
问题7:孩子在妇幼康复之后进步很大,近期幼儿园老师也觉得我们可以参与的活动越来越多,希望我们能上午在幼儿园,下午康复,但是下午的课程家长不需要在教室里陪同了,担心我不陪孩子,孩子不适应怎么办?会影响他的效果吗?
答:家长逐步退出是干预及康复目标之一。
建议:
1.阶梯式适应:先陪半节课→仅在外等待→完全离开;
2.提前预告:用日程表图示告知“下午上课,妈妈在门口等”;
3.观察反馈:与老师约定每日记录孩子表现,无严重情绪问题则可持续。
提醒:儿童可能会出现反复,适应也需要时间,家长也需要不同阶段的心理建设。
问题8:孩子在常规集体里表现比较散漫,老师需要多喊他几遍才有反馈,大家全部做了,他才慢慢跟着做,请问这种情况怎么改善?
答:需针对性强化“集体同步意识”。
建议:
1.规则可视化:用图片展示“听到指令马上做”(如音乐停→回座位);
2.竞争激励:小组比赛中快速完成指令可积分换奖励;
3.动作预演:在家模拟集体指令反应(如“全体起立”5秒内需执行)。
问题9:我家小孩在幼儿园或者外面的游乐园里,别的孩子一靠近他,他就打别人,故意扬沙子挑衅别人,也不跟其他孩子交换玩具,说也不听,怎么办?
答:“攻击行为”可能源于社交焦虑或触觉敏感或语言社交能力不足。
对策:
1.即时阻断:出现攻击立刻带离现场,冷静后复盘正确做法;
2.社交故事:用绘本/视频示范“如何加入游戏”及“交换玩具”;
3.情绪识别:通过表情卡片教他识别“生气/想玩”并表达;
4.感统干预:排查触觉防御,针对性脱敏训练。
提醒:行为干预需长期坚持,建议评估儿童具体综合能力并和专业人员沟通调整策略。
问题10:我儿子会模仿,有简单的认识,之前会说拜拜、爸爸、妈妈、奶奶、高高。现在为什么一个字都不会说了。
答:语言倒退需警惕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发育异常或环境变化,建议尽快就医排查:
1.听力检查:排除中耳炎等影响;
2.孤独症筛查:如眼神交流、社交意愿是否同步下降;
3.语言干预:加强需求表达训练(如用手指物换物)及语前技能提升。
问题11:我女儿4岁半了,以前叫她做事都很积极,但是现在情绪很大,只要不顺心就会哭,丢东西,我要怎么办?
答:4岁儿童自主意识增强,需建立规则。
建议:
1.情绪命名:用图片教她识别“生气”;
2.冷静角:设置安全区域,教深呼吸或捏压力球;
3.有限选择:避免对抗,提供“先做A或先做B”选项。
问题12:我家娃好像记不住事,刚说完的事情就忘了,早上更是没有时间观念,怎么办?
答:儿童可能存在执行功能发育落后及ADHD。
建议:
1.视觉提示:用流程图展示任务顺序;
2.时间管理:每项任务限时5分钟(如“沙漏漏完要穿好衣服”);
3.运动消耗:晨起先做5分钟跳跃等激活前庭觉。
提醒:部分儿童经过指导家庭干预后可获得改善及进步,但部分学龄中期或者已经影响学业及社交功能的儿童,则需同步配合院内干预训练或配合药物治疗。
问题13:我孙子2岁6个月了,很聪明,认识很多汉字,但有时候总喜欢一个人叽里呱啦地说话。
答:2岁半儿童认字属超常记忆,但需评估及建议:
1.社交参与:观察是否排斥互动,沉浸自我语言;
2.语言质量:检查是否重复无意义音节,而非交流性语言;
3.减少屏幕:避免电子设备强化孤立兴趣;
4.强化沟通:当他需要帮助时,延迟满足直至发出声音/手势;
5.社交参照:夸张表情吸引注意(如“看!气球飞了!”)。
提醒:部分阿斯博格儿童(AS)在幼儿期语言可正常或无落后,需持续观察促进社交能力及发挥潜在优势。
问题14:我是孩子的奶奶,平常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今年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明显落后,去妇幼看了,说让我们参加什么大人的课,这个课是什么课啊?为什么大人要上课?
答:儿童语言干预的标准流程及科学方案均强调家庭参与,所以对任何原因所导致的语言发育问题或落后或担心,专科人员均会第一时间指导家长参加语言家长培训(初级课程),学习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知识、了解评估报告的意义、干预误区及家庭中适用的技巧,尽快同步做起来。中高级家长培训课程也在完善中。
问题15:医生你们好,想问你们那里可以办理残疾证明么?如果去康复,可以报销么?
答:医院不能直接办理残疾证明,残疾证明的最终审核与发放权属于残联系统。家长可带儿童至具备评残的资质医院(如: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评估,后由医生出具医疗诊断证明及完成评级鉴定,再到户籍地残联申请办理残疾证,具体手续咨询当地残联。我院承担残联资助项目,具体申请流程及要求可咨询专科人员。
问题16:怎么预约你们的门诊?
答:可以在医院官网、公众号上进行预约儿童心理行为科(西院)专家门诊或专科门诊,亦可到院后挂号窗口进行咨询挂号,周一至周五(8小时内),周末上午、节假日均有值班人员,保证每日均有门诊。
提醒:详情可询问科室,咨询电话0792-8195671
更多诊疗、干预及综合促进需求,请扫描二维码咨询或报名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