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改惠民生!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多维度攻坚“看病难、看病贵”

4月27日 19时 阅读 83857


在江西省“三医”协同十大便民惠民举措的推动下,医疗改革的红利正持续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健康福祉。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聚焦医疗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通过价格管控、智慧升级、技术突破、人文服务、精细管理五大维度精准施策,构建起覆盖全诊疗周期的惠民体系,2023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指标跻身全国前20%行列,获A等级评定,成为江西省深化医改的生动实践样本。

价格“下探”:三记“组合拳”砍掉虚高水分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电子屏实时滚动的药品价格公示栏格外醒目。自2016 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以来,这里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医院主动承担仓储、调配等成本,让药品回归治病本原。

第一拳:集采降价提质。自2019年执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以来,医院累计落地国家及省际联盟集采项目28个,涵盖714 个品种、937个品规,其中国家集采药品平均降幅超50%。2023年起,通过15批次省际价格联动,药价平均降幅27.62%,累计为患者节省药费超千万元,让更多药品回归合理价格,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第二拳:耗材“团购”惠民。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医院成立医疗机构联盟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专班,由书记院长亲自挂帅,截至 2025年3月,已执行31大类高值耗材集采,包括人工晶体、人工关节、人工耳蜗、心脏介入类、骨科脊柱等31大类300多品种,采购周期内集采任务完成率100%。同时,医院牵头江西省第三轮5类高值耗材集采,让群众以“团购价”享受优质医疗器械。

第三拳:检查“瘦身”增效。在2019年检验试剂整体降价20%的基础上,医院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规范性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检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借助信息化建设,将常见病多发病病种诊疗规范、用药指南、临床路径等,通过电子病历、知识库、智能审核等多种方式,以电子化形式嵌入医务人员工作站,事中监控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智慧“提速”:全流程再造就医新体验

在数字化浪潮中,医疗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积极顺应趋势,将智慧赋能作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智慧医疗生态。

掌上医院:口袋里的医疗管家。通过“掌上医院”小程序,患者可实现预约挂号、在线缴费、报告查询等12项服务“指尖办”。“互联网医院”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不仅为患者提供线上复诊续方服务,还创新推出提前预约检查检验申请的便捷功能。患者可按照预约时间有序进行检查,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长,提升就医效率。

医保创新:支付场景全打通。医院在全市率先提供“医保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成功打通互联网端与医保系统,患者从此告别忘带医保卡的困扰,动动手指即可完成“医保全线上支付”,真正实现便捷就医“零障碍”。在医技检查环节,医院医技预约系统凭借先进的智能分时段预约技术,可精准掌控检查候诊时间,大大消除患者长时间等待的烦恼。

便民新政:真金白银减负担。医院全面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政策,复诊患者可享受免挂号服务,以2024年为例,该政策惠及3.5万人次,节省挂号费约73.8万元,切实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医院大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依托强大的智慧医疗系统,符合条件患者无需重复相同检查,既节省了就诊时间,又降低了费用支出。

技术“破局”:硬核实力留住疑难患者

近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在复合手术室,通过微创技术为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联合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这种新技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还大幅降低了并发症风险。“以前要开胸,现在微创就能解决,跟去省外做手术相比,能节约1万多块,还解决了来回奔波看病的麻烦……”患者家属感慨道,而类似该病例的情况,在医院各大科室,数之不尽。

技术创新“接二连三”。医院积极引进开展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率先在全市独立开展主动脉夹层(A型)联合手术、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体外肺膜氧合(ECMO)、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帕金森病深部脑刺激术(DBS)、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让疑难病症患者不再“外流”。神经内科主任吴向斌自豪地说:“现在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特别多,信任我们的技术,更多患者放心地选择留在本地治疗了。”

专科建设“厚积薄发”。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医院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全面发展。在政策支持、人才引进与培养、资金方面对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大力扶持,近两年新增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普通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不再舍近求远。医院充分发挥重点专科的引领作用,持续构建更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服务“升温”:细节处彰显医者温度

在“无声有爱”手语服务站,一位听障患者正通过手语与导医交流。这个全市首家听障人士康复基地,让无声世界不再孤独。“以前看病是能不来就不来,不是很要急的情况,对我来说与人沟通有时比病着还痛苦。现在太方便了,对残疾人的服务,附属医院在九江是独一无二的!”这位聋人竖起的大拇指,体现着医院的人文关怀。

便民服务链延伸至“最后一米”。医院坚持推行“职工车位让患”政策,将院内有限车位让与患者,在院外为职工租赁停车场;食堂推出“床头点餐”服务,个性化营养餐配送覆盖所有病区;24小时便利店与志愿者服务岗,让患者住院生活“零障碍”。

透明医疗消除信任壁垒。针对“过度医疗”质疑,医院建立透明化沟通机制,通过电子屏公示等方式,向患者公开诊疗方案、检查项目及药品耗材费用明细,并提供清单打印服务,清单上同步标注医保报销比例及自费项目说明,确保患者“明白看病、清楚缴费”。医院的实时动态更新技术,让HIS系统与物联网设备自动对接,每项医嘱执行后自动触发费用录入,护理PDA扫码确认耗材使用时同步生成费用记录。扫描二维码,患者就能获取详细费用清单,收费透明、公正。

护理创新延伸服务边界。医院率先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好评如潮。护士与护工团队紧密合作,为患者打造既安全又舒适的康复环境。为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陪护和生活照料。医院推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护士在患者家中进行护理服务,并配套手机小程序,预约更便捷。护理部主任虞晓琴说:“我们创新开展‘无陪护病房’和‘互联网+护理’护理服务模式,既是想拓宽医疗服务的边界,同时也体现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关怀。”

管理“增效”:精细化运营守护医改成果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控,医院资产负债率连年下降,2024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6.89%,药占比、耗占比分别降至21.23%、17.52%,优于全国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绩效考核“指挥棒”精准发力。医院通过引导科室降低药品、耗材、检验、检查费用,将药占比、耗占比、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纳入科室考核,倒逼科室规范医疗行为。在各科室设立专科运营助理,开展设备效益分析,减少设备使用中存在的环节浪费。“现在护士都要参与成本控制,比如减少一次性耗材浪费,对临床病种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对超平均的情况及时通报警示,查找原因督促改进。”运营部负责人肖雪说。

医保协同实现三方共赢。医院“医保一体化保障服务中心”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2024 年跨省就诊人次增长22%,次均费用下降5%。依托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对诊疗行为进行全流程监测,动态优化费用结构,严控不合理支出,真正实现了“基金高效用、群众少跑腿、就医更实惠”的共赢目标。

设备管理跑出“急救加速度”。随着江西省脑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的运营,医院急诊建设和规模不断扩大,构建五大中心绿色通道快速救援体系,配备复合手术室和直升机紧急救援,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同时,配套购置多台大型和高精尖检查设备,施以合理分布和科学管理,在缩短患者预约等候时间上取得成效。以往就医高峰期,非急症的CT检查和MRI检查预约常常要等候数天,现在几乎当天可做,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同时,医院建立24小时医疗设备紧急调配机制,为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急救及生命支持设备的应急保障,为患者有效救治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医改启示:有温度的医疗变革。“医改不是冰冷的政策条文,而是要让群众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温暖。”医院党委书记殷小平表示。从价格管控到技术创新,从智慧服务到人文关怀,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的实践证明,深化医改既要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要以“枝叶关情”的情怀织密健康保障网络。随着江西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的推进,这家区域医疗中心正以“奔腾不息的长江精神”为引领,为“健康江西”建设书写更具温度的时代答卷。

(杨竣斐 掌中九江记者 王文婧)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