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正值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九江市图书馆召开《浔阳蹠醢》古籍出版座谈会。九江文化界、学术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浔阳蹠醢》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主办单位向半岛宾馆赠书
九江市图书馆名家工作室(文献)领衔人、《浔阳蹠醢》主编王晓健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该书的基本情况以及编纂、出版经过。《浔阳蹠醢》由清代康熙年间江西德化县人文行远所著,是现存九江地方史志中唯一一部由私家编撰的方志类著作,汇集了2000多年来九江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各方面的史料。此前,九江市图书馆尚无收藏原版《浔阳蹠醢》,仅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少数机构有原版收藏。后经与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接洽联系,争取到国家图书馆提供数字化底本授权。九江市图书馆名家工作室(文献)经过一年多的编纂工作,进行文字校勘整理、断句标点并作全文注释,完成全书注释5300余处,全部注释本简体版本文稿合计30余万字。该书现由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在出版形式上分为影印本和注释本两个版本,宣纸线装全文影印函套封装,完整再现古籍原貌;注释本采用简体精装,方便读者阅读,宣传、普及九江地方历史文化。2024年12月,九江市图书馆“九江私修方志《浔阳蹠醢》的古籍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入选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活化利用优秀案例。
专家学者就挖掘、传承九江文脉积极建言献策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地方志作为记载地方情况的史志,在中国文化传承和历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座谈会上,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大家认为《浔阳蹠醢》的编纂出版,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梳理九江历史文脉的一次生动实践。既要坚守文化根脉,也要创新表达方式,如何让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进行多渠道、多维度的“破圈”传播,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一系列助力打造区域文旅中心的建议。
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向半岛宾馆配送400套《浔阳蹠醢》。据了解,今后还将在景区、宾馆等旅游窗口单位陆续开展配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古籍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九江日报记者 林静)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