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燕:在缅甸震区救援的120个小时……

4月18日 17时 阅读 32594

3月28日,缅甸曼德勒地区发生7.9级地震。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多支官方与民间救援队紧急驰援灾区。3月30日,江西省蓝天救援队集结18名队员(含2名女队员),携带专业救灾设备赶赴曼德勒,成为跨国救援的重要力量。4月14日,记者采访了完成任务归来的湖口县蓝天救援队队长蔡霞燕,听她讲述在震区连续5天5夜的高强度救援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与经验。

地震发生后,江西省蓝天救援队立即启动紧急备勤机制。蔡霞燕在得知队友即将赴缅支援时主动请缨,从工作地萍乡直接飞往北京,随江苏省蓝天救援队一同转机至缅甸仰光国际机场。蔡霞燕说:“这次出发很突然。当时我正在萍乡参加考评工作,遇到蓝天队友说要去缅甸救援。我问还能不能补报,得到肯定答复后当即决定加入。”

抵达仰光后,救援队乘大巴直奔曼德勒重灾区,迅速与蓝天救援指挥部对接并投入工作。蔡霞燕介绍,“震中的建筑完全塌陷,像叠片一样层层堆叠。参与过土耳其、尼泊尔救援的队友都说,这次难度更大——气温持续40℃以上,废墟结构复杂,搜救异常困难。”

在高温中穿着防护装备,面对弥漫着腐臭气味的空气,队员们每天仅休息3-4小时。蔡霞燕坦言:“现场高度紧张反而感觉不到疲惫。其实所有救援现场都是这样,不眠不休是常态。但这次后勤保障很到位,当地华人商会提供了蚊帐、防潮垫等物资,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4月6日起,各地蓝天救援队员陆续回国。江西队累计排查废墟超10万平方米,作为专业应急力量的补充,展现了江西民间救援队的素养与担当。“中国共有177名蓝天队员和2只搜救犬,最终成功救出1名孕妇生还者,挖掘49具遇难者遗体。目前仍有少数队员留守进行消杀工作。”蔡霞燕告诉记者。

救援期间多次遭遇余震,受损建筑随时可能二次坍塌,队员们数次被迫紧急撤离。加之高温与复杂地形,任务异常艰巨,但所有人始终以专业标准坚守人道主义精神。

“说不害怕是假的,我至今没敢告诉母亲。女儿得知后像家长一样埋怨我……”回想此次出征前的心理路程,蔡霞燕感慨道。首次参与地震救援的蔡霞燕也总结出许多经验:“我们需要加强应急知识普及和预案机制建设。每个救援队员都应成为应急知识的‘火种’,通过传播让更多人掌握自救技能——灾难来临时,才能最大限度争取生存机会。”蔡霞燕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广泛宣传应急知识,提升全民应急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徐会刚 张璐  九江日报记者 包四华)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