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客厅”解锁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4月16日 18时 阅读 41884

春日的阳光洒在修水县义宁镇鸿祥小区的“红色客厅”里,显得格外温暖,义诊台前医护人员细致问诊,义剪区志愿者剪刀翻飞,维修工手中的电器重新焕发生机……这一幕幕温馨场景,正是修水县创新打造“红色客厅”党群服务站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通过建强红色阵地、培育专业队伍、优化服务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小客厅大阵地:闲置资源变身“幸福驿站”

近日,记者走进该县君悦国际小区“红色客厅”,幸福食堂正在有序忙碌,洗菜、切菜、烹饪等环节有条不紊,不多时西红柿炒蛋、红烧肉、基围虾、青菜等10多个菜品便纷纷出炉,有荤有素,营养搭配。社区群众通过线上点单,步行下楼就可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同时,“红色客厅”还设置了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安排志愿者和义工负责照看老人,减轻年轻“上班族”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安心干事创业。近年来,修水县统筹公租房、小区闲置场地等资源,按照“一社一品”思路差异化打造40个“红色客厅”,累计服务居民2.3万人次。

“我们当天反映问题当天就帮我们解决了,为他们的速度点赞!”该县承风社区居民王大爷对“网格板凳会”议事平台赞不绝口。原来,社区的一些居民跳广场舞持续到晚上9点多,声音较大,严重影响到社区居民正常休息。王大爷在社区召开的“板凳会”上提出该问题后,社区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当天就为其解决了问题。这些集党群活动、议事协商、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红色阵地,已成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前哨站”。

小队伍大作为:党员带头织密“服务网络”

“现在停车难有人管、绿化坏有人修,日子越过越舒心。”该县南门社区老党员冷兴宝的感慨,道出“1+1+N”党员志愿服务模式的成效。该县组建108支“秋收红 邻里亲”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水电维修、医疗保健等“小区能人库”36个,1600余名在职党员认领服务岗位,通过积分激励制度激发治理活力。

恒丰花园小区75岁的李奶奶摸着新发型笑道:“以前理发要儿女请假陪,现在下楼就能享受服务!”社区党委精准对接“一老一小”需求,志愿服务队还推出幸福敲门、课后托管等个性化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家门口的温暖”。

小机制大效能:三方联动破解“民生难题”

“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机制在修水县结出硕果。今年以来,修水县通过“网格板凳会”“党建直通车”收集问题180余个,针对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90余场。该县百福社区党委书记戴艳丽介绍:“我们推行‘集成通办+下沉服务’,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到家’。”

从鸿祥小区的义剪义诊到全县域的民生实事办理,修水县“红色客厅”党群服务站用党建“红线”串起基层治理“千条线”,逐步实现了“小事不出客厅、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愿景。随着服务向古城、商圈、园区延伸,这片“红色磁场”正持续释放治理效能,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修水答卷。

吴圆生 晏中军 九江日报记者 商乐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