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疾控温馨提示:在注意气温变化的同时需重点关注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布鲁氏菌病以及输入性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或消化道传播,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清明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大,降水增多,这些气象因素为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在扫墓、踏青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源、食物,或者由于卫生条件不佳,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健康提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多伴有发热。进入四月,气温迅速回升,根据流行规律,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
健康提示
1.勤洗手,使用流动的水及肥皂按照7步洗手法洗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使用流动水及肥皂洗手,因免洗消毒液或医用酒精无法消灭肠道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感染可导致发热、咳嗽、乏力、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危害较大。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显著降低接种者感染及感染者发生重症的风险。
食物中毒
风恶房栊燕子归,雨多山路蕨芽肥。四月时值降雨较多,气温逐步攀升,各种野生植物和蘑菇茁壮成长,部分地区要警惕出现因自采蘑菇、野菜和野果等导致的中毒和死亡事件。
健康提示
1.不采、不买、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和肌肉关节疼痛等,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进入四月牧民和养殖户等人群与家畜的接触频率和时间大幅增加,在给家畜接羔、助产、挤奶、剪毛等过程中,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通过皮肤黏膜接触、呼吸道吸入等途径感染。
健康提示
1.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奶,不吃不熟的肉及内脏,不食用来源不明的奶制品和牛羊肉制品。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生熟分开,切生肉的刀和菜板,及时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如:擦了切肉刀和菜板的抹布,再去擦碗,就可能传播布病。
4.日常定期消毒。定期对圈舍、挤奶厅、产羔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和消毒。当出现牲畜流产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应立即对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输入性传染病
输入性传染病是指本国原不存在或尚未发现或已消灭,而由国外传入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亚热、黄热病、埃博拉病毒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输入方式包括通过人间病例或感染者,携带感染或污染的媒介和被污染的物品传入,其中通过从国外入境的病例或病原携带者输入传播最为常见。综合考虑全球和周边国家疫情形势、气候变化等因素,疟疾、登革热等疫情的境外输入风险增加,但引发本土传播的风险较低。
健康提示
1.准备出国前,可以先登录中国疾控中心网站,了解境外疫情信息,学习相关国家的旅行卫生建议,做好相应准备措施。
四月,是芳菲将尽却余韵悠长的时节,在暮春绚烂色彩与蓬勃朝气满溢的同时,对多变气候引发的健康波动提高警觉。坚持规律作息滋养元气,坚持锻炼提升免疫力,以稳健之躯、昂扬之心,奔赴人间最美四月的温柔邀约。
(来源:江西疾控)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