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双人飞机,飞“私人订制”航线体验从300米高空俯瞰金色花海;安装“宝莲灯”全自主无人机机场,实现24平方公里三维实景建模……这些曾经只是小众场景,现在已经改变了大众生活。广阔蓝天,看共青城市如何在低空经济竞速赛中“飞”出城市特色。
百小时飞行“见证”低空经济前景无限
3月的一天,在共青城市空中未来航空飞行基地的跑道上,随着一架轻型运动飞机迎着朝阳腾空而起,65岁的徐智峰迎来了他练飞的第100个小时。
“年轻时错过招飞,没想到花甲之年能在共青城圆梦。”这位来自北京的银发学员笑着说道。高中时期,在飞行员体检中的遗憾落选,让徐智峰的飞行梦搁浅了40余年。
去年,当他听闻共青城市能考取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时,便与在南昌的弟弟一起报了名。
“这里空域条件好,培训体系完善,确实感受到整个城市对航空产业的支持。”徐智峰说,去年,他与弟弟一同拿到了本场驾照,今年准备拿到转场驾照。在休息室,徐智峰向记者展示他的飞行日志,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记录着他的每次起降,“拿到转场驾照后,我们计划买架飞机‘组团’环游中国。”
像徐智峰这样怀揣飞行梦想来到共青城市的人不在少数。空中未来航空飞行基地自入驻以来已有86名飞行学员,其中24名飞行学员已顺利毕业,取得《民用航空器驾驶员执照》。
低空经济产业“朋友圈”持续扩大
作为新经济蓝海,目前在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制造中心,已有1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碳纤维机身材料、电机、电力推进器、航模、整机制造等上中下游产业。
3月初,在江西星恒长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组装生产一批应急领域无人机产品订单,订单总额超2000万元。
“多旋翼机型将在今年完成试航取证,重载复合翼机型将在6月前后全尺寸样机下线,随后开展试航取证,预计今年年产值超5000万元。”江西星恒长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磊介绍,公司拥有130多项专利技术,形成了多旋翼、垂直起降复合翼大载重货运无人机等7种机型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应急救援、安防巡检、航空航天、物流运输等领域。
3月28日,总投资达18.7亿元的10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共青城市,意味着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朋友圈”持续扩大。中航国际低空经济一体化生态建设战新项目、遥感空间信息大数据平台项目等项目,涉及无人机研发生产、无人机培训、无人机检验检测、无人机飞防和物流、低空智能网联、航空发动机维修、载人观光、航空展示、航空教育培训等方面。一个个“圈”内企业由大变强,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低空产业集群正在共青城市蓬勃发展。
利好政策让低空经济“百花齐放”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技术是支撑。走进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00根单丝组成的3k碳纤维经筒子架均匀排列,通过织机与纬纱交织成布,再经自制的预浸机器制成预浸布。
“全厂42台织机,满产后月产能达30万米编织布。”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怀庆介绍,该公司生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凭借强度超钢八倍、细度仅头发丝1/8的特性,成为无人机等航空器的核心材料。
3月投产的江西瑞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在此背后,不仅充分验证了共青城在低空经济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备和政务服务的高效,更彰显着共青城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持。
为领跑未来产业新赛道,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共青城市就出台了15条“真金白银”的支持措施,涵盖壮大低空制造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完善低空产业配套环境四大方面,细分了招引低空制造产业项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强化重点企业支持等15条政策举措。
政策是低空经济的“产业加速器”,近年来,共青城市还着手制定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全面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向天再造共青城”的实施意见》《共青城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政策举措,为“低空”企业在共青城市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王一婷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