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痔疮!每10分钟新增1例,这种癌正在“啃食”年轻人

4月1日 17时 阅读 29574

触目惊心

肠癌已成“全民公敌”

每10例癌症中就有1例是结直肠癌

肠癌发病率10年飙升97%

每年新增38万例

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1人确诊

更可怕的是

30岁以下患者占比从5%升至15%

最年轻病例仅18岁

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柴桑区曹先生,59岁,反复便血2月,误当痔疮,最终确诊晚期肠癌。

曹先生平时在家务农,带带孙子,生活还算清闲,最近2个月,他发现自己大便带血,起初以为是痔疮,没太在意。但症状持续了两个月,便血的量也越来越大,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确诊为直肠癌。所幸肿瘤并未出现转移,曹先生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了直肠癌根治手术,保留了肛门。

曹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到中晚期

案例二:

32岁小伙饮食不节,便血以为是“痔疮”,结果查出直肠癌 。

小江一直以为自己很健康,在饮食上极为“放纵”,偏爱高热量、重口味的油腻食物,烧烤、炸鸡、大鱼大肉霸占了他的食谱。一个月前,小江突然发现自己大便中带有鲜血,便血两周后,小江的情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一天排便3-4次的情况。他这才开始有点慌了,立马去肛肠科就诊。肠镜检查结果给了小江一个晴天霹雳,竟然是直肠癌。肿瘤大小为5cm×5cm,经过肿瘤切除术,术后的病理切片提示已经出现了淋巴转移,还需要进一步做化疗。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施彦卿 :虽然有很多人谈“癌”色变,但其实结直肠癌很“懒惰”,发展很缓慢。

有80%左右的肠癌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从一枚不起眼的小息肉,到进展期肠癌,大约需要5到15年,平均为10年,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肠癌进展缓慢,那为什么一发现大部分都是晚期?主要是因为结直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很难察觉到异常。可能表现为一些细微的变化,如长期腹泻或者偶尔便血,这些症状被误认为是肠胃不好或者痔疮,不会马上想到这是肠癌的警告。

目前很多人还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特别是肠镜筛查意识不足,导致许多息肉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一拖再拖,最终变成肠癌。

在癌症日益高发

且呈年轻化趋势的今天

任何人都不能对健康掉以轻心

还有哪些蛛丝马迹

提示肠癌风险

肠癌“偏爱”的5类人

你在其中吗

■ “肉食控”:每天红肉摄入超100克,肠癌风险增30%;

■ “沙发土豆”:BMI≥28的肥胖者,肠癌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5倍;

■ “痔疮误判侠”:80%直肠癌早期被误当痔疮,便血+黏液+排便变形=危险信号

■ “家族遗传者”:直系亲属患癌,自身风险激增3倍

■ “肠镜恐惧族”:中国肠镜筛查率仅16.4%,而美国通过筛查让死亡率降51%。

肠癌其实很“懒惰”

从息肉到癌,平均要10年

从息肉到癌变

抓住逆转黄金期

有80%左右的肠癌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从一枚不起眼的小息肉,到进展期肠癌,大约需要5到15年,平均为10年,整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

息肉阶段:5-15年癌变期,肠镜下切除可100%阻断;

早期肠癌:Ⅰ期5年生存率超90%,费用仅2万-3万;

晚期肠癌: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仅12%。

结肠息肉癌变

一个检查让死亡率降40%

美国:50岁以上肠镜筛查率60%,15年死亡率降40%;

中国:筛查率不足15%,60%患者确诊即中晚期。

医生呼吁:45岁起必做肠镜!高危人群提前至35岁

如何尽早发现?如何生活预防?

防癌“三板斧”

现在就行动!

饮食革命:

每天500g蔬菜+200g水果(膳食纤维狙击致癌物)

红肉<70g/天,加工肉滚出餐桌

运动处方:

每周150分钟快走(降低肠癌风险24%)

筛查金标准:

无痛肠镜(10年1次)

大便DNA检测(3年1次)79

肠癌不是命运

是选择

“当我看着20岁患者化疗脱发的样子,总想呐喊:本可以避免!”——施彦卿医生。

记住:肠镜不是“酷刑”,是通往健康的“时光机”。

早筛早查=岁月静好。

#转发提醒:把这条推给那个总说“没时间体检”的朋友吧!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