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沉浸式探岗” 让岗位“看得见摸得着”

3月28日 11时 阅读 36937

在江西省亚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CNC(计算机数控)车间里,智能化设备有序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收料、放料、发料。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跟随着公司人事负责人张振中,体验了一把“智能工厂”的工作日常。

“现在我们的生产线已经高度智能化,工人主要就是负责收料、放料这些基础工作。”张振中边讲解操作流程边介绍道:“CNC车间是我们公司的核心部门之一,由于智能化程度较高,工人主要负责一些简单的辅助性工作。但即便如此,仅这一个车间,我们的用工缺口就达到了50到100人。”张振中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人才的渴望与期待。

这是今年3月,由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创新推出的一档促进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的栏目——《访企探岗》第一期的片段。

就业始终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而一边是求职者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是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人才,成为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此,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创新采用“沉浸式探岗”形式,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与深入探访,用镜头真实记录工作岗位的每一个细节。“传统的招聘信息太抽象了,求职者根本不知道具体要做什么。当把媒体的镜头对准车间,记者的话筒递给企业,那些冰冷的岗位需求就变成了有温度的职业故事。”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熊敏道出了创办《访企探岗》栏目的初衷。

节目播出后,在当地引起不小反响。网友纷纷在后台留言,江西省亚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应聘咨询量也翻了一番。趁热打铁,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又来到江西星恒长天技术有限公司开始第二期节目的拍摄。

在这里,无人机的研发与制造正如火如荼。公司副总经理张雨博告诉记者,前期为了完成机型的定型、外场试验,急需8个工人;而到3月底前,为了完成无人机的装配跟调试,还需要15到20名工人。

“我们的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安防巡检、军民融合、航空航天、物流运输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也期待更多有志之士能与我们一起逐梦蓝天。”张雨博充满期待地说。

从传统的文字报道到全媒体呈现,从单向的信息发布到双向的互动交流,共青城市正探索一条媒体助力就业的新路子。下一步,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将联合人社等部门,汇聚工作合力、丰富宣传载体,通过探岗、直播、动态更新等多种形式,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展现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王一婷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