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 柳
从古老的劳动号子,到抒情的山歌小调,作为九江文化的重要载体,九江民间歌谣就像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九江的历史变迁、社会风貌。
九江民谣 聆听历史的足音
一句“两汉起(来)魏晋兴,自古流传到如今”的民间说法,在九江的乡间广为流传。这句话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九江民间歌谣起源的大门。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与九江民间歌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题北亭》中写道:“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这“钓人歌”便是九江山歌的源头。
宋代,九江的民间歌谣在传承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有的歌谣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如“九江城,热闹非凡,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有的歌谣则表达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日子过得甜如蜜,幸福生活万年长。”
明清时期,大量移民涌入九江,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让九江民间歌谣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内容上,除了传统的劳动、爱情、生活等题材外,还出现了许多反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歌谣。在形式上,除了山歌、号子、小调等传统形式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渔鼓、道情、采茶戏等。这些新的形式,将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融为一体,使九江的民间歌谣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另一些歌谣则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如“兵荒马乱岁月长,百姓流离失所忙。”九江民间歌谣也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鄱阳湖,水连天,太平军,战清军。炮声隆,杀声喊,打得清军心胆寒。”这首歌谣简洁生动地描绘了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
劳动号子 汗水的节奏
劳动号子,是九江民间歌谣中最具力量感的一种。它诞生于劳动之中,又服务于劳动。在过去,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人们的劳动全靠双手。劳动号子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在劳动中找到节奏,提高效率,减轻疲劳。
号子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字符,但是一经喊出,就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全部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嘿哟,嘿哟”,那是搬运号子,节奏明快而有力。当工人齐心协力抬起货物时,号子声也变得更加高亢激昂,“嘿哟,嘿哟,加油干呐”,那声音里充满了力量,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这号子,不仅是他们劳动的节奏,更是他们团结协作的象征。嘹亮粗犷富有激情的庐山石工号子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渔夫们熟练地解开缆绳,扬起风帆,伴随着一阵“哟呵,哟呵”的划船号子,渔船缓缓驶向江心。划船号子的节奏随着划船的动作而变化,当船在平静的水面上缓缓前行时,号子声轻柔而舒缓;当遇到湍急的水流时,号子声变得急促而有力。“嘿哟,嘿哟,加把劲呐”,在号子声的激励下,渔夫们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驾驭着渔船,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勇往直前。
除了搬运号子和划船号子,九江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劳动号子,如打夯号子、拉纤号子等。每一种号子都有着独特的节奏和旋律,反映着不同劳动场景的特点。“一、二、三,嘿!”打夯号子的节奏沉稳有力,伴随着夯锤的起落,一下一下地砸在地面上,仿佛在夯实着大地的根基;“嘿哟,嘿哟,往前拉呐”,拉纤号子的声音低沉而坚韧,纤夫们弯着腰,拉着沉重的纤绳,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号子声中充满了他们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执着。
山歌悠扬 奏响山水的旋律
九江山歌曲调丰富多样,其中高腔、平腔、低腔各具特色,宛如三首不同的乐章,共同奏响九江山水的旋律。
高腔山歌,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激昂的旋律仿佛是大自然的呐喊。歌手们在演唱高腔山歌时,常常会“挣红脸”“打窄音”,用尽全身的力气,将心中的情感尽情释放。在《手扶犁弯鞭赶牛》中,农民们手扶犁弯,鞭赶耕牛,伴随着高腔山歌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耕耘着土地,他们的身影与歌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平腔山歌,定调相对略低,句幅匀称,如同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的旋律细腻婉转,刻画入微,长于抒情叙事,仿佛是山间潺潺的溪流,轻柔地流淌在人们的心田。《新打脚车四部头》便是平腔山歌的代表之作,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九江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新打脚车四部头,脚踏车磴水长流。车得干田种好谷,丰收粮食乐无忧。”轻快的节奏和质朴的歌词,描绘出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
低腔山歌,发音低微,却蕴含着无尽的故事。人们常用低腔吟唱长篇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家将》《天仙配》等。在夏日的夜晚,人们围坐在一起,听着低腔山歌,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
关于庐山的传说,也被改编成了许多歌谣,其中一首唱道:“庐山云雾真奇妙,神仙住在此山腰。仙人洞前留仙迹,五老峰上看云飘。”这首歌谣不仅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还融入了神话传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农事活动是九江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爱用质朴的语言和简单的旋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期望,民间歌谣也记录了这些活动的点点滴滴。在播种季节,人们会唱着《播种歌》:“春风吹,百花香,农民伯伯播种忙。播下种子千万粒,期待秋天丰收粮。”在收割季节,人们会唱着《收割歌》:“秋风起,稻穗黄,农民伯伯收割忙。汗水换来丰收果,心里乐开了花。”在山上,樵夫们一边挥动着斧头,一边唱着山歌:“砍柴要砍长藤柴,长藤缠树绕山来。砍得柴来心欢喜,唱起山歌乐开怀。”这首山歌,既描绘了山上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樵夫们劳动时的喜悦心情。在湖边,渔民们一边撒网捕鱼,一边唱着渔歌:“鄱阳湖上好风光,湖水清清鱼满仓。渔民撒网收获大,唱起渔歌把家还。”这首渔歌,充满了对鄱阳湖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渔民们丰收的喜悦。
(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