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节,瑞昌市通过智能装备升级、生产方式革新,让传统春耕焕发智慧生机,跑出“加速度”。
在瑞昌市范镇的智能化育秧中心,技术人员在操控屏输入参数后,全自动高速育秧播种流水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育秧盘在传送带上匀速行进,精准铺土、定量播种、智能覆土、雾化喷淋等工序一气呵成,机械臂将秧盘精准抓取至托盘,叉车托举着叠放整齐的秧盘运进全自动暗化室培育生长。这条价值数十万元的高速流水线播种精度可达98%以上,较传统设备效率提升近三倍,让“指尖育秧”成为现实。
江西村联鑫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刘武英介绍,之前一条流水线要8个工人,每小时只有600到800盘,现在只要4个人,每小时有2000盘。“降低了一半的成本,增加了3倍的效率。”
效率提升的背后,是现代农业装备对生产力的重塑,生产效率的飞跃让企业有了更强的接单底气。今年,该公司还承接了2000余亩早稻育秧的社会化服务,惠及周边300多户农户。刘武英表示,跟以前相比,现在接单更加大胆了。“我们单季服务面积是1万亩,早中晚稻加起来有3万亩。”
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瑞昌市重点打造的2个省级农事服务中心、18个现代化育秧工厂全面启用,北斗导航无人播种机、智能催芽密室等智能装备也将投入春耕。通过科技托管模式,瑞昌市早稻集中育秧率达85%,亩均用种量减少20%,预计带动农户增收超300万元。
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股股长熊少平:“今年我们将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全力推进科技赋能农业生产,通过推广智慧农机,培育现代农业新动能,推动传统耕作向精准化、数字化升级,促进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双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活力。”
(范磊 九江日报记者 陈沽玥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肖文翔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