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涉及三类儿童群体,即正常儿童、问题儿童和障碍儿童,可在不同年龄段出现。
正常儿童、问题儿童被家长认为存在学习困难,通常有这样一些原因:
● 孩子认知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内的中下水平,但家庭期望过高,超过儿童的实际水平,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焦虑、怕学习失败,甚至厌烦学习;
● 孩子天赋聪颖,但可能因家庭不恰当过度的学前养育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常常作业不做,考试不动笔;
● 入学准备不足,学习习惯不良、注意力发展不足等。
对于这类正常或问题儿童,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建议可在专业人员帮助下科学评估认识孩子的优劣势(学习能力),正确地对待这些儿童,扬长避短、发挥潜能,必要时接受心理辅导和家庭养育指导。
损害儿童学习功能的障碍其实往往在学龄前期就是6岁前就会出现,学龄前期儿童的学习困难常表现在儿童在听、说、读、写、推理、数学等学习能力上落后于同龄人,部分可能存在社会化融合的问题,可能由神经发育问题、感知觉障碍、情绪行为问题等引起。学习障碍的核心问题在于信息处理方式与常规教学模式的冲突。
常见类型与表现简介:
1.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词汇理解和表达不足、句子结构简单、难以理解指令或故事,同时可能存在社交语言不足。
2.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起病于儿童早期,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执行功能障碍。
3.发育性协调障碍:动作笨拙、握笔困难、系鞋带/剪纸等精细动作落后等行为表现。
4.潜在读写障碍:难以记忆字母形状、发音衔接困难、韵律感差。
5.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不同年龄段存在的社交沟通障碍和刻板行为,可合并语言及智力落后。
1.发育能力评定:选择合适的评估量表(GESELL、儿心-Ⅱ、韦氏等);
2.语言能力评估:梦想语言评估系统、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象征性游戏测验等;
3.运动协调能力评估:感觉统合测评等;
4.注意力和执行功能评估:持续性操作测验、执行功能评估等。
5.排除听力/视力问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生理因素的检验和检查:
6.多学科及人员协作:可能涉及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中医儿科、语言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特教老师等
7.干预的内容和策略:专业干预包括语言治疗、多感官及运动训练、行为疗法等;家庭教育支持等,必要时使用药物。
黄金干预期:3-6岁大脑可塑性强,早干预可减少后期70%的学习问题。
避免过度标签化:区分发育迟缓(可能追赶)与终生性障碍(如ASD),合理期望家庭-学校-医疗联动。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