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严重损伤,会导致脏器脱垂,需要手术,那么,在盆底肌损伤还未达到手术程度时,我们该如何爱护它呢?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聊盆底肌的保养和康复方法,让你轻松应对盆底肌问题,重拾健康与自信!
01
认识盆底肌
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像一张“弹性吊床”,承托着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致度,还参与核心稳定和性功能。
它有三个关键作用:
✅ 控尿控便的“阀门”:盆底肌控制着尿道和肛门的开合,一旦受损,可能会出现漏尿、尿急、便秘等问题。
✅ 内脏器官的“安全网”:它像一张网一样托住膀胱、子宫、直肠等脏器,防止它们下垂。
✅ 性生活的“幸福开关”:盆底肌的紧致度直接影响性生活的质量,松弛的盆底肌可能会导致性快感下降。
02
盆底肌受损的“信号”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症状,可能是盆底肌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尴尬时刻: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漏尿,或者尿急憋不住。
身体异样:下腹坠胀、腰酸腰痛、反复便秘。
健康警报: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
严重表现:脏器脱垂,如阴道壁膨出、子宫脱垂等。
03
哪些人容易盆底肌受损?
👉产后女性: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怀孕和分娩都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者:这些行为会增加腹压,长期下来会加重盆底肌负担。
👉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力逐渐减退。
👉肥胖、久坐、长期负重人群: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盆底肌的压力。
04
盆底肌受损后
我们能做什么?
了解了这么多,最关键的来了,发现盆底肌受损后,我们能怎么做?
早期评估,早干预
建议产后女性和中老年女性尽早到医院进行盆底肌功能评估。通过专业评估,可以了解盆底肌的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定期检查也能帮助及早发现问题,避免病情加重。
居家训练:凯格尔运动
图片来源:生命时报
方法
收缩:像憋尿或提肛一样,收缩阴道和肛门周围的肌肉。
保持:保持收缩3-5秒,然后放松3-5秒。
重复:每次做10-15次为一组,每天做3组。
注意事项
避免屏气或腹部用力,确保只有盆底肌在发力。
可以在不同体位下进行练习,如躺着、坐着或站着,以增强肌肉的控制力。
医院专业康复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仪器实时反馈盆底肌的收缩情况,帮助你更准确地掌握发力方式。
👉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唤醒休眠的神经和肌肉,增强肌肉力量。
👉磁刺激治疗:无痛、无创的深层肌肉激活方法,适合对电刺激敏感或不耐受的患者。
健康生活方式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盆底肌的负担,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减轻盆底压力。
饮食调节: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减少对盆底肌的额外压力。
避免久坐:长时间坐着会增加盆底肌的压力,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
激素管理: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力可能减弱,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避免加重盆底肌负担的行为
避免长期负重:提重物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盆底肌的负担。
正确排便:避免用力排便,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减少对盆底肌的损伤。
盆底肌的健康需要长期关注和维护,尤其是在产后、更年期等关键时期。通过早期评估、居家训练、专业康复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结合,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盆底肌损伤,避免病情恶化到需要手术的程度。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盆底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做更健康、更自信的自己!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
建议及时就医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盆底康复门诊
专业评估+个性化方案
无痛治疗+私密诊疗环境
地址:本部(甘棠院区)B区5楼512诊室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
©2015-2024 掌中九江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0792-8505892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24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