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板凳一凑,村民、理事会成员和村干部围坐一起,一场“理事会”就这么开起来了。在共青城市甘露镇甘露村,各村(社区)里的大小事,大家坐在一起谈一谈、聊一聊,有事一起干、商量办,人人都可以出谋划策,参与其中。
像这样的议事场景,甘露镇各村(社区)每月都会召开。去年以来,甘露镇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通过“屋场理事会”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细“治”入微聚合力
“乡亲们,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营造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有没有人愿意在本周末,和我们一起‘走街串巷’,打扫街道的呀?”元旦刚过,甘露镇米粮铺社区尚书房理事会理事长万滚金将一条号召清扫街道的消息发布在小区的微信群里。没多一会,群里就收到二十余名热心群众的积极报名。
“那天,大家一大早就来了,拿着扫帚、铁锹,对主干道路、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进行清理,干得热火朝天。”回想起那天的“大扫除”,社区党支部书记江翠萍感叹道。
去年以来,甘露镇积极推进基层网格治理“多网合一、一网通办”,构建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为一体的“多网融合”工作格局,采取群众自荐和组织任命等形式成立了97个屋场理事会,实现辖区村(社区)全覆盖,带动429名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网格员加入其中,参与到治安巡查、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垃圾分类等工作当中。
“基层工作要朝群众的脸上看,我们以一个自然村或者一个小区(城市社区的一个网格)组建一个理事会为最小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融入群众,为民解忧。”甘露镇人大主席徐纪平表示。
议事恳谈惠民生
“万象新天小区的原物业由于管理不善,于2024年8月宣布退出。自此,小区的环境卫生堪忧。”创业社区党支部书记熊珏说,为了改变居民居住环境,大家决定实行居民自治。
如何自治?群众说了算。理事会成员们上门入户收集居民意见,最终决定每户每年缴纳的180元卫生费,由理事会代为保管,并定期公示使用情况,接受监督。自此万象新天小区形成了“管理自主、财务公开、成果共享”的自治模式。
不讲官话、套话,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面对面唠家常,甘露镇通过召开屋场理事会,确保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部纳入议事协商范畴,使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对于现场难以决断、比较复杂的,梳理成问题清单,上报给村(社区)党组织。”甘露镇镇长樊松林介绍道,村(社区)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议事恳谈会召开后5个工作日内要以书面形式报镇平安办,经镇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抓好落实。
集思广益促振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强化基层治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前山村横屋李家屋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去年11月,理事会成员与村民坐在一起召开了议事恳谈会议,集思广益。
会后,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先后赴多地考察,最后结合本地特点,决定发展蛋鸡养殖项目。
“为争取村民支持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理事会成员不分昼夜多次上门与村民做工作,最终成功签订土地流转协议。项目建好后,可带动周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提高群众和脱贫户收入。”前山村村民李法荣对项目投产充满期待。
“通过创建‘屋场理事会’,形成了以群众自治为主,政府管理为辅的治理新貌,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甘露镇党委书记胡胃东表示,接下来,甘露镇将不断总结基层治理先进经验,解锁基层治理新模式,使镇域内自治、善治能量得到不断积聚,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王一婷 涂敏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