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才有的问题
是这样吗?
骨质疏松问题去医院要看什么科呢?
由于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
这种病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据统计
我国低骨量人群已超过两亿
50岁以上的患病率超50%
骨质疏松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继心血管疾病后的
第二大健康威胁
且发病趋于年轻化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 王礼彬 和大家聊聊我们离骨质疏松到底有多远?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疼痛科主任
王礼彬
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副教授
学术任职
·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微创介入组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微创融合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委员会委员
· 中国康复医学会疼痛微创学组委员
· 江西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 江西省医师学会疼痛医师分会副会长
· 江西省疼痛质控中心委员
· 江西省整合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开展了多项领先的微创治疗技术,擅长微创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骨质疏松症,病理性神经痛等。参与编写多部专著,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文近30篇。
节
目
内
容
主持人:陈新
本期嘉宾: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 王礼彬
1. 年轻人也会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才会患的病,但实际上我国有至少2亿人存在骨质疏松风险,且发病日趋年轻化。从医学角度来讲,骨质疏松本来就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发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身上。
近几年,由于年轻人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三四十岁就被诊断出骨质疏松,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人正在逐渐增加。
2.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3. 骨质疏松要到哪个科室就诊?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骨头的问题,肯定是去骨科就诊。其实,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由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让骨内的结构缝隙越来越大,骨骼变得越来越脆弱。通常起病隐匿,大多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伴随着骨质疏松症病情进展,逐渐导致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以及微骨折出现等,病人逐渐表现为腰背痛、四肢痛、全身痛,并引起驼背甚至骨折等情况。
所以根据不同症状表现,不同病因和治疗方式选择不同,骨质疏松能去看的科室可能有疼痛科、骨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例如,内分泌科的糖尿病患者,容易导致骨质疏松,所以早期能经过内分泌的血糖和激素调节进行治疗就会比较好。而进展严重已导致骨折的,当然主要考虑到骨科对骨质疏松所致进行外科处理。
4. 影响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到底有哪些?
①遗传:遗传因素是无法改变和避免的。
②自身疾病或药物:自身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但较为少见,且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能改变的,还需要医生的指导。
③年龄增长和绝经:人的骨骼健康与否,主要跟骨量有关系,也就是骨内组织[包括骨矿物质(钙、磷等)、骨胶原、蛋白质、无机盐等]的含量。一般来说,人的骨量会在20~30岁达到峰值,被称为“峰值骨量”;在30~35岁,骨量会开始缓慢下降。
据统计,绝经后女性中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高达1/3,65岁后这个比例会增加到1/2,这是绝经+年龄增长的共同作用。
男性在65岁后也同样会经历雄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这同样也是激素撤退+年龄增长的共同作用。
④生活习惯:
关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关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定律——成年前获得的峰值骨量多少和成年后的骨量丢失速度。
换言之,年轻时峰值骨量越高,即使年龄不断增长,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也会越晚,程度也会越轻;另外,如果放慢骨量的丢失速度,也会延缓患骨质疏松的时间和程度。
你们多半听说过,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骨质疏松,在这里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没有遗传、没有疾病、没有服用相关药物的年轻人,这些你们改不掉的生活习惯,100%会加快骨量丢失的速度,让你的骨头更脆弱!
5. 盘点会导致骨质疏松的日常不良生活习惯
① 常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
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与钙流失、骨密度降低有一定关系。其中,咖啡和浓茶中的咖啡因可能会诱发骨钙流失并降低骨密度;而碳酸饮料中大量的磷酸会打破日常饮食中的钙磷平衡,导致骨密度降低。很多人可能在生活中离不开咖啡、茶、碳酸饮料,在这里,也不是让大家完全不喝。可以喝,但要控制量,如咖啡一天不超过3杯,喝茶可以泡淡点儿,至于碳酸饮料,能不喝就尽量不喝。对于已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不要想着偶尔喝两口没有问题,想想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还是忍一忍吧!
② 常吃外卖
外卖最主要的问题是咸,高盐饮食过多,钠会抑制胃肠道对钙的吸收,并可能会导致尿中钙的排泄增加而引起骨质疏松。同时,家和公司周围想吃的外卖就那几家,想吃的就那几样,长期这样吃下去是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而引起骨质疏松的。此外,长期素食也会导致营养缺乏,可能引起骨质疏松。
③ 不运动
上文说了,要想骨质疏松来得晚一些、缓一些,就要在30岁前增加“峰值骨量”,在30岁后减少骨量的流失速度。而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是增加“峰值骨量”和延缓骨量流失的有效方法之一。当人的身体处于不运动、少运动或一天都不怎么动的状态下,大脑就会认为你的身体不需要那么多骨量,就会让骨量渐渐流失,骨质疏松就可能更快找到你!
④ 完全不晒太阳
完全拒绝和太阳接触会阻挡皮肤合成维生素D,导致钙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从而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生。建议在户外光照较强时,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晒20~30分钟。注意,防晒和合成维生素D绝对不能兼得,怕晒黑的话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D制剂。
⑤ 吸烟、饮酒
吸烟会引起骨吸收加快,进而引起骨量丢失加快,同时会引起肠钙吸收下降和女性过早绝经。过量饮酒可以使皮质醇分泌增多,尿钙排出增加,肠钙吸收减少。长期大量喝酒的人性腺功能减退,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6. 骨质疏松很难被发现,有没有迹象可循?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脊柱疏松了,承重就变差,慢慢会被我们自身的重量压垮,导致驼背、身高变矮。这也叫脊柱的压缩性骨折。
如果身高比过去矮了3厘米以上,或者有驼背迹象,就得重视起来,尽快去医院检查一下。要是还出现了腰背疼痛,那更得考虑到骨质疏松了。很多人以为是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等,结果跑了很多地方,试了很多方法,怎么治都不见有效,最后才发现是脊柱压缩性骨折导致的疼痛。据经历过的人讲,那才叫真正的疼到骨头缝儿里。但比起骨折了再手术,提前治疗骨质疏松、预防骨折才是更明智的,省钱,还少受罪!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①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②老年后积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坚持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可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
③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低盐饮食。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高磷饮料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
④适量运动:运动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
⑤增加日光照射: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20分钟日照。
7. 骨质疏松症需要治疗吗?怎样治疗呢?
早诊断、规范治疗,降低危害。
① 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比不治疗好。及早得到正规检查,规范用药,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缓解骨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②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③ 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④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以及一些多重机制的药物。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8. 骨质疏松症的误区
×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
×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于补钙。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的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小病,治疗无须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症治疗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医生。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特别提醒】
所有治疗都是利弊权衡之后的选择,骨质疏松治疗也是如此。国家卫健委官网明确表示: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但早诊断和早治疗会大大受益。平时付出一些小成本,就能给晚年生活的幸福自由,多一份保障。不管年纪多大都能出门遛个弯儿、买个菜、跳个舞,岂不美哉。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