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小马拉大车”困境成为基层之痛。如何为“小马”赋能,给“大车”减负,从“小马拉大车”变“壮马轻车”?永修县从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入手,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
权责明晰,实现“轻车”减负
“减负前,我们办公楼挂牌多达几十块,减负后,只保留了几块必要的牌子。虽然牌子减少了,但服务质量一点都不减。”永修县湖东社区党委书记邓小霞介绍,牌子减少的背后是工作范围的清晰,社区的工作事项,哪些可以协助开展,哪些不该由社区干,一张清单讲得明明白白。
为基层减负并非简单地卸包袱,更不是随意地减责任,关键是要重新厘清责、权、利的关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永修县全面规范“机制牌子事项”,减轻了基层负担,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截至目前,永修县共清退村(社区)组织无关事项94项,清理挂牌6000余块,明确村级组织证明事项负面清单27项。全面整治“指尖形式主义”,明确严禁拍照打卡签到、滥用积分排名等加重基层工作负担事项10余项,整合清理重复、低效工作群、“僵尸群”653个,让村干部从App中解脱出来,“放开手脚”干事创业。
永修县还全面推进“一表同享”,系统梳理基层报送表格类目,取消不必要和重复填报的表格台账,将确需基层填报的表格台账进行优化整合,实现“一次录入、多次运用、各方共享”。
建强队伍,持续“壮马”赋能
“基层日常事务琐碎繁忙,不仅承担着各项政策落实最后一环的重任,还要直接与群众面对面,倾听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因此,基层干部常常身兼多职,满负荷加班加点。”永修县涂埠镇党委书记彭玉烨说。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干部。要聚焦建设高素质基层骨干队伍,持续充实力量、提升能力、激发活力,确保“活有人干、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永修县有力清退基层借调干部,县直单位在乡镇借调的干部已全部返岗,制定《永修县社区工作者借调管理办法(试行)》,对全县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在职在岗情况进行常态化管理。有序培育储备后备力量,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三年行动,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90名,组织131名符合条件的村两委成员、村干部后备人选参加学历提升。
永修县还有效整合基层执法力量,9个城管中队103名城管队员以及公安、消防、市监等综合执法力量下沉一线网格,破解私搭乱建、占用消防通道、飞线充电等“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基层治理问题400余个。
凝聚合力,引导“车马”同行
“小区消防安全让人担忧,楼道停车充电、堆放杂物、飞线充电等乱象较多,比较难管理。”“作为小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问题让我很是头疼,还好有社区支招,去了我一块‘心病’。”永修县建昌花园小区兴城物业公司经理吴军高兴地说。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根本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最终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必须突出党建引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
永修县优化基层治理机制,制定《永修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永修县乡镇(街道)协调响应评价机制》等规范性文件6个,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优化治理服务网格,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将城区12个社区划分为65个网格,推动党建、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生态环境、应急、消防等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用“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此外,永修县还优化物业党建联建,巩固全省“红色物业优秀县”创建成果,落实机关党员“双报到双报告”“1+5+N”社区结对共建等工作制度,持续擦亮“经燕红”社会治理党建联盟、“邻聚力”“义心守护”等党建品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服务社区群众3.2万人次。
(韩和平 特约记者 郑文斌)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