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城:冬晒板鸭 香飘万家

2024-11-08 09:44 阅读 30165

冬日正是将腊味留存的最好时节。11月7日,在共青城市江益镇爱国村荷塘板鸭制作基地,一排排经过手工腌制的共青板鸭正在进行天然晾晒,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一层金黄的油亮,色泽诱人。现场的工人们正忙着调整板鸭在晾晒过程中的角度和密度,确保每只板鸭都能沐浴阳光。

共青城市以板鸭起家,共青板鸭有着近60年的历史,因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度适中、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自2010年起,每年十月中下旬,板鸭制作基地负责人王四龙便开始组织工人制作新一年的板鸭,今年,他计划制作10万只,目前已完成一万余只。

不同于其他产品采用速成鸭,王四龙喜欢选择用稻谷、鱼虾、水草等天然“营养食谱”喂养的麻鸭,“我选鸭子的标准很高,必须是放养足100天、达到四五斤的成年麻鸭,才能作为板鸭的原材料。”育肥、宰杀、拔毛、腌制……王四龙制作共青板鸭一直坚持手工拔毛、手工腌制的原生态养殖制作方法。

“我这门手艺是祖传的,别看只是简单的搓盐腌制,技巧可多着呢。”1956年出生的肖师傅,已经做了30多年的板鸭了。肖师傅抹的盐巴薄厚正好,经过洗涮、晒干后,鸭肉紧致而微咸。肖师傅说他手速很快,腌制一只鸭子只需2分钟。

独特的生产工艺,完整保持了原生态的农家腊肉风味,加工后的板鸭,通过自然阳光晾晒等传统方式,让它风吹、日晒、霜冻。连续半个月晾晒后,一只只肉质细嫩、香味浓郁的板鸭就制成了。

“我在这里务工已经第5个年头了,每年工作4个月,就是晾晒板鸭之类的工作,每个月就有5000元收入,比外出打工轻松多了。”60岁的胡根昌熟练地翻晒着鸭五件,因为就住在基地附近,所以每年制作板鸭旺季他都来务工。

在共青城市,板鸭不仅是一种城市特产,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王四龙用了14年时间将腊味板鸭做响了共青城市,迈向全国。其所创的“荷塘板鸭”,不仅获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商标,其制鸭技艺还被评为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将继续做好‘鸭’文章,推动板鸭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村民腰包更鼓。”王四龙表示,今年除了板鸭、鸭五件等传统产品外,还新增了板豚、板鹅、板鸡等新品种,要做出更多家禽类腊制品,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王一婷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文/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