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幸福与否,要看这座城市对待民意的态度。回应群众,是否听得见声音、看得见态度、拿得出成效?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九江日报社 九江市广播电视台)在全省首创推出电视访谈节目《把实事办好——电视问政“面对面”》,聚焦15件民生实事的办理和推进情况,邀请11家职能部门“一把手”走进演播室与主持人进行深度访谈,现场与社区工作者、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让群众在一事一谈中听变化,在一问一答中知成效,倒逼相关职能部门创新工作新思路、新举措。
15件群众关心具体事,件件群众关心事。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有力抓手,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是老百姓期盼的实事,这是关系党的执政根基的大事。
为了保证《把实事办好——电视问政“面对面”》节目质量,提升节目影响力,九江市融媒体中心制定访谈工作计划,找准访谈切入点,要求被问政单位树立宗旨意识,以此次“面对面”问政为契机,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让节目实现“真互动、真促进、真实效”,提高各职能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是我们第一次作为编导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开始是有点慌张的,担心做不好,那几天我和同事们都是边摸索边学习,反复核实、修改,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金璐是原九江日报社的一名骨干记者,这次她与其他原九江日报社骨干记者、原九江市广播电视台编辑、摄像记者和主持人一起组成工作专班,实行“一期节目+一支专班团队”的工作模式,精心策划、精准选题、精细打磨。
实打实说真话、面对面真互动。为了让每期《把实事办好——电视问政“面对面”》节目达到最佳播出效果,每期节目不搞彩排,以主持人现场问答为主线,穿插群众现场提问,全程直录,不喊“暂停”、不允许“重来”,含糊其词、套话连篇的回答被直接喊停。
自《把实事办好——电视问政“面对面”》节目发出预告起,后台群众及网友的留言一直在增加,有人肯定和赞赏相关部门的真作为、真成效,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和提问。为了直面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节目现场还实时随机抽取市民线上提问,真正让职能部门负责人“红红脸、出出汗”,节目效果辣味更足。
今年以来,九江市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舆论监督新路径,架好群众与职能部门的“连心桥”。此次通过开展“电视问政”,有助于相关职能部门倾听意见、回应关切、接受监督,是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有效改进工作作风,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服务群众的一次新的尝试。
“节目之后,我们将指派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专班,核实这些群众反映的欠薪情况是否属实,找清楚项目属地,召集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研究处理解决办法,保障我们的农民工兄弟能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在9月23日晚播出的《把实事办好——电视问政“面对面”》第八期整治政府项目、国企项目欠薪问题节目中,市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永平面对镜头向农民工作出了承诺。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不回避、不躲闪、不扯皮。在每场节目的提问环节,11家职能部门“一把手”直面问题、给出答复、作出承诺,为“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作出了新的具象化注解。
“面对面答疑解惑,点赞!”“用心用情办实事!”“多加强监管,为民办实事。”……节目播出以来,读者观众(听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转发、留言或评论,为相关部门的整治成效点赞或就问政主题提出个人建议,节目综合浏览量达500万次以上。
“问政”之后重在整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周小琳参与了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问题、棚改居民逾期未回迁问题两场节目的录制。周小琳表示,“问政”问出的问题让自己深有触动,倍感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全市住建系统将以此为契机,直面问题,将在全市系统排查影响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的因素和制约逾期未安置问题解决的症结,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九江日报记者 孔颖)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