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以司法之力守护一江碧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九江市两级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创新绿色司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建设美丽江西“九江样板”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审理一案 教育一片
2014年开始,九江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设立,将环资审判作为全市法院的重点工作。此后,通过设立专业法庭、巡回法庭、集中管辖法院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刑事、民事、行政环资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全市建立了覆盖两级法院的环境资源审判体系。
据九江中院环资庭负责人介绍,九江的环资审判工作,以“保护优先、修复为主”为核心理念,坚持以法治化的手段守护好青山绿水,通过司法审判让生态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在案发地就地审理破坏生态环境案件60余件次,以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同时,在案件办理中树立精品案例意识,1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并被最高人民法院推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作为中国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典型案例;2024年两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世界环境日公布的环资典型案例。
生态修复 利在千秋
2016年7月,九江中院环资庭作出了全市首起环资案件生态修复判决,在武宁县石渡乡境内划出一块面积100余亩的国有山场作为法院的“刑事环境资源案件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至此拉开了九江市环资审判“生态修复”的序幕。近年来,我市两级法院结合长江黄金水道、鄱阳湖湿地、庐山、庐山西海、修河流域生态资源保护的需要,先后设立庐山、鄱阳湖、长江等7个环资司法修复基地和多个巡回办案点,打造“山江湖河”一体的全市环资司法修复体系。
聚集长江大保护 环资审判再升级
2023年8月,九江中院发起“绿色倡议”,共护长江安澜绿色发展,沿长江十二家中基层法院联合举办长江司法保护成果展,并签订《长江沿江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司法协作九江绿色倡议》,深化长江沿江城市跨区域司法协作,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机制建设。同年6月,市中院批准浔阳区人民法院在东郊人民法庭设立江西省首家历史文化保护法庭,对九江市辖区内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的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标志着九江法院环资审判从“山江湖河”向“山江湖河城”深化升级。
2021年至今,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涉环资案件518件,其中刑事一、二审案件348件,民事及行政案件170件。目前,九江已经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机制和制度体系,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环资审判“九江经验”,用实际行动彰显九江法院推进美丽九江建设的责任担当。
九江市人民检察院 以“检察蓝”守护“生态绿”
近年来,九江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把生态检察工作放在服务大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积极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生态检察模式,强化检察一体上下联动,深化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协作,构建起资源共享、问题共治、机制共建的环境资源协作大格局,全方位、整体化推进生态检察工作。
协同办案 建设生态保护多元格局
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化环鄱阳湖流域生态资源整体保护,九江市人民检察院分别与南昌市、上饶市、湖北省黄冈市三地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破解案件发现难、打击难、取证难等一系列问题。
修水县人民检察院联合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检察院、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检察院建立跨省际区划协作机制,助力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瑞昌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湖北省阳新县人民检察院、武穴市人民检察院及蕲春县人民检察院建立长江流域跨区域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此外,九江市浔阳区、彭泽县等沿江七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建立长江九江段跨区域协作机制,破解司法办案及治理中存在的力量分散、标准不一等问题。
协同保护 打造生态保护立体防线
九江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九江市法院、公安局等16家单位共同构建长江大保护多元共治协作机制,这一做法得到国家长江办的充分肯定,经验做法被推广到沿江11省市,新华社刊发通稿。
建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协作”等32项协作机制,开展联合调研、案件会商等一系列工作。联合长江委政策法规局等单位召开长江流域九江区域“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联席会议,会商机制运行工作,正式启用共建实验室。创新构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专家支持+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联合水利部门建立“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技术支持”协作机制,共建水生态实验室。
协同配合 筑牢生态保护司法屏障
一直以来,九江市人民检察院将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相结合,2022年以来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63件542人,助力瑞昌市、浔阳区等地打造生态检察广场、实践创新基地等。将专项监督与源头治理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开展九江版“山江湖海”等专项监督,加大对长江、鄱阳湖的保护力度,办理的某公司跨省非法转运1.48万吨有毒污泥案,成功索赔1446万元生态修复费用,被列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十大典型案例。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生态环境执法监管等社会治理问题和行业监管漏洞,注重结合“检察建议+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强化事前防范、事中监管、事后追责,促进源头防控,深化长效治理。九江市人民检察院通过向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柴桑区政府制发水源地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助推解决110万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推动出台《九江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
九江市公安局 警务“小切口”撑起成长“平安伞”
涉校矛盾纠纷警情、涉校案事件、溺亡事故分别同比下降42%、38%、33%……今年以来,九江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靠前担当,构筑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安全防控严密的校园安全防控新体系,全市校园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精准施策 筑牢校园安全“堤坝”
“什么是校园欺凌?如果遇到校园欺凌应该怎么办?”9月1日,在龙山小学的“校园安全角”里,浔阳区公安分局民警通过知识问答等方式,向师生讲解防欺凌、防溺水等方面知识,师生们受益匪浅。
“校园安全角”建设,是九江公安机关开拓平安校园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今年以来,九江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不断夯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排查、升级维护“一个安检门、一键报警器、一组存储柜、一间会客室”的“四个一”工程,实现了“四个一”工程全域覆盖、全时可用。截至目前,全市一键式紧急报警、离岗预警、校园监控在线率分别同比提升12.8%、17.1%、13.6%。
同时,在九江中小学推行护学岗高点“瞭望台”建设。每个“瞭望台”由一至两名民辅警执勤,配备探头、爆闪警灯和各类防护器具,利用高处醒目、俯瞰全局的优势,及时发现掌握上学、放学高峰时期校园及周边各类风险隐患,快速化解处置突发情况。
多方联动 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
为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九江市公安局积极会同教育等13家单位联合印发“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方案,牵头搭建联席会议平台,形成校园安全管理“共同体”。
同时,持续深化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托家委会、警务室、综治中心等平台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多元化解。推动政法委、信访、教育等主管部门和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参与,落实多元调处、源头化解措施。
今年以来,全市召开联席会议6次,开展联合督察8次,查找校园各类安全隐患1357处,排查涉校矛盾纠纷385起,化解率100%。
警校携手 撑起成长“平安伞”
“同学们,当发现溺水者时,不要贸然下水,要学会利用水域周围如竹竿、绳索等物品……”8月20日,在九江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内,八里湖新区公安分局民警正在给参加“水花行动”培训的学生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识。
为紧盯校园安全之“根”,从源头上拧紧“安全阀”,九江市公安局在全市部署开展以解决学生“会水”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水花行动”。此外,九江公安机关创新“亮灯护苗”“百警护蕾”等主题护校活动,选派近300名法治辅导员深入校园,采取警校座谈会、“开学第一课”等形式,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防溺水、防诈骗等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并定期指导学校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着力提升校园安保力量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校园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九江公安将联合教育主管部门,立足主动警务“小切口”,持续深化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落实“护学岗”机制,有效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九江市司法局
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九江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协同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市议事协调机制作用,不断把法治领域改革引向深入,着力提升法治九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质效和水平,持续优化法治供给、创新法治服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以法治之力助推改革发展,为支撑和服务法治九江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厚积法治势能 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
九江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打造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平台,推动建立常态化学法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讲274次,参加人数1.3万余人次。
全市开展法治考核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压实法治建设任务,强化“述考评督责”全链条述法机制,提升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能力。全市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武宁县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示范创建地区,湖口县“以法治保障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示范创建项目。
践行法治为民 用心提升法律服务品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九江市司法局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搭建实体、网络和热线三大平台,建立“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229个,逐步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推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7×24小时”服务,深入实施“法援惠民生”等七大工程,实现妇联、工会等相关部门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成立全省首家青少年法学院,开展“有法帮你+”重点群体法援惠民专项活动42场,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49件。
市赣北公证处与市法院签订《“执行+公证”联动机制合作协议》,推动“赋强公证”落地,开发全省首个二手房交易全链条服务平台,全市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13732件,提供公益性公证服务311件,减免公证费用3.1万元。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0050件,减免鉴定费用5.8万元。
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九江已逐步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真正实现“零距离”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九江市司法局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做法律明白人,办法律明白事”主题实践活动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创作“非遗+普法”戏剧和法治作品50余部(件),建成“法律明白人”广场210座。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九江市司法局将进一步夯实队伍建设,锻造过硬司法行政铁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为基层减负增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坚强有力推动落实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打造九江司法行政特色亮点品牌。
文字统筹:九江日报记者 孔 颖 赵岑雨 张 倩
图片统筹:余梦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