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九江动力机厂旧址,映入眼帘的不是废弃厂房的寂静,也没有被岁月遗忘的剥离感。那些斑驳墙面、褪色标识依然被保留下来,但它们已经变了模样。秉承着“无伤痕改造”“修旧如旧”的理念,九江对占地约10万平方米的老厂区升级改造,保留了老厂房、办公楼、铸造车间、实验室、水塔等红砖厂房的建筑风貌及机床设备、档案资料等,将其打造成为承载九江工业记忆的文化地标——九动梦工厂。
这里,曾经是九江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九江动力机厂于1958年创厂,1969年生产了首批“井冈山”牌汽车,1972年成功研制“庐山”牌柴油机。到1988年,动力机厂年产量达到4万台,产品畅销全国并小批量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成为江西省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柴油机生产企业。时空流转,“改革开放”这趟列车驶来,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国营老厂设备逐渐陈旧,技术无法更新,赶不上这趟过站不候的飞速列车,最终宣布破产。
转折发生在2019年,九江动力机厂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守护这张城市“工业名片”,让这座历史悠久的工厂“复苏”?
秉承着“无伤痕改造”“修旧如旧”的理念,九江开始对九江动力机厂的老厂区进行升级改造,保留了老厂房、办公楼、铸造车间、实验室、水塔等红砖厂房的建筑风貌及机床设备、档案资料等,致力于打造承载九江工业记忆的文化地标。
九江市文广旅局产业科科长蔡校华表示:“在深入调研、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一条主线,即通过工业构筑物以及老的机械设备搭建,形成一条叙述九江工业重新焕发活力的历史文化轴线。”在这个基础上,以九江动力机厂区为切入点,基于项目本身“修旧如旧”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九动梦工厂科学划分文创商业区、夜经济生活区、产业孵化区三大功能分区。根据不同的社交和活动需求,搭建音乐广场、运动广场、集市广场、动力广场、演绎广场五大主题广场,用历史映照现实,用文化引领产业、以产业赋能城市。
在精心打造下,废旧厂区成了“造梦工厂”。幻境空间、躬谒书屋、古方茶语让人穿越未来与现在。由原九江动力机厂机修车间改造而成的九江工业博物馆,最大限度保留了老厂车间的原貌,系统介绍了九江工业发展史,馆内收集的联盟式蒸汽机车模型、九江动力机械厂老刨床、铜岭铜矿遗址的原型沙盘、九江火柴厂1958年特制版火柴等,无声诉说着九江工业发展的黄金时光,也带领人们“重返”那个火热年代。
废旧工业厂区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近年来,九江市坚持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文化保护传承、产业创新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生态宜居城市协同互进,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全市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九江动力机厂的改造正是让‘老空间’焕发‘新活力’的有益探索,将废弃物重新盘活,达到‘再利用,再更新,再循环’的效果。让沉睡的工业遗产‘活’起来,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蔡校华说。
(尹亮亮 九江日报记者 周慧超)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