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
网上掀起一股“晒背风”
网友认为三伏天晒背
是“不要钱的‘天灸’”
“晒背”作为一种养生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许多人分享其体验和效果,但也有不少人因此出现不适。
那么
晒背养生究竟是否科学
又有哪些人适合
哪些人需要谨慎呢
一、晒背养生的基本原理
晒背养生的核心在于利用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紫外线,特别是UVB等自然光波,通过皮肤吸收,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以及体内维生素D3的形成,从而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利用。
中医晒背的理论依据深厚,主要基于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理论以及“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1.阴阳学说
阴阳平衡:中医强调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人体腹为阴,背为阳,晒背有助于提升背部的阳气,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阳气的重要性: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阳气充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和健康状况。
2.经络理论
督脉与膀胱经:背部有两条重要的阳经——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总管一身的阳气,被称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足太阳膀胱经则是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全身的经络,为身体抵御各种病邪。
温煦脏腑:通过晒背,可以刺激这两条经脉,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流通,进而温煦脏腑,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顺应自然:中医讲究“天人合一”,认为人体应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夏季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三伏天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晒背,可以顺应自然规律,更好地生发和养护阳气。
春夏养阳:根据《黄帝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理论,夏季是养阳的最佳时节。通过晒背等方式补充阳气,有助于改善体质,预防疾病。
二、晒背的最佳时间与时长
最佳时间:
三伏天(初伏、中伏、末伏)
· 初伏: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 中伏: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 末伏: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是晒背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太阳光强度适中,阳气旺盛。
具体时间可选择:
早上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免中午时段阳光过强导致中暑。
推荐:9:00-10:00之间晒背。
晒背时长:
应根据个人体质和耐受度来确定。
一般而言,
成年人每次晒背20分钟-1小时为宜;
婴幼儿和儿童皮肤娇嫩,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
老年人可适当延长,但需注意身体反应。初次尝试时,建议从短时间开始,逐渐适应。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温馨提醒
第一次可先晒10~20分钟,先了解自己身体的耐受度,如果觉得舒服还能接受,可以循序渐进适量增加时间。
另外吃过光敏性食物,也不要晒背,比如苋菜、芹菜、油菜、菠菜、柠檬、葡萄柚等。
避免引发日光性皮炎。
三、晒背的到底晒哪里?
中医认为
脊背内连五脏六腑
外接四肢百骸
是全身阳气集聚和运行的通道
除了大椎穴外,晒背以背部的中下方为主,尤其是脊柱两侧的膀胱经。
大椎:
位于督脉的穴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穴位
脊柱中下部,大约从肩胛骨下方到腰部。这些穴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
命门穴
从肚脐向后画水平线,与脊柱相交的位置是命门穴。
姿势
建议采取俯卧或侧卧姿势,使背部充分暴露于阳光下。
注意保护头部,避免阳光直射头部导致中暑。
穿着
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建议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或直接裸露背部。
女性可选择小背心或小肚兜;
男性可脱去上衣。
(但需注意保护隐私,避免在公共场合引起尴尬。)
有网友则表示
晒背不当容易造成中暑、晒伤
不是每个人的体质都适合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不适合晒背
什么状态下不适合晒背呢
四、哪些人需要晒背
慢性病患者
如代谢综合征、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过敏性咳嗽、鼻炎、咽炎、痛经、妇科慢性炎症等人群,晒背可帮助益气温阳、散寒通络,对防治冬季易发疾病有一定作用。
亚健康人群
如胃肠功能不好、易感冒、又怕冷又怕热、腰腿怕冷怕风、体力活动少、压力大等人群,晒背可增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体质。
阳虚、湿气重的人群
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肢体困倦、精神不振的人,特别是伴有舌胖或有齿痕、舌苔厚腻等表现的人群,晒背有助于激发气血经络的活动,改善阳虚、寒湿体质。
晒背答疑
3个常见晒背误区解答
是否所有人都适合晒背?
答:紫外线过敏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孕妇等不要晒背,另外皮肤病患者也需慎重,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火气旺盛还需要晒背吗?
答:要注意的是,晒背只适合虚寒的体质。有些人是湿热的体质,本身是阳亢的患者,如经常上火、口腔溃疡等人群,晒背可能会加重体内热气,需谨慎尝试。
没吃饭可以晒背吗?
答:空腹时不可晒背,晒前晒后可以适量喝点白开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消耗。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
(来源: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许钦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