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袁隆平的世界》
感受杂交水稻之父
的精彩人生
代红娜
我初识袁隆平是在课本上的“杂交水稻之父”,那个时候我认知浅薄,仅仅知道杂交水稻,并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意义和贡献有多大。今天我有幸读到陈启文先生潜心创作的《袁隆平的世界》,此书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袁隆平及其团队既严谨又充满故事的生活,讲述了杂交水稻的科学原理与时间历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人生世界、科学世界和精神世界。
袁老的一生很是传奇,作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盛名享誉国内外,中国科学院天文站还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与我们印象中严谨的院士形象不同,他的一生自信、阳光、乐观、浪漫。青年时期的袁隆平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游泳比赛发挥失常落选国家队,考上飞行员因国家建设需要大学生而被召回。当饥饿让他无力拉动一把小提琴的时候,他明白了,对于人类,吃饱肚子是最基本的生存权,生存权就是最大的人权。经历战乱与饥饿,他积极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立志研究杂交水稻,坚定了让世界不再饥饿的信念。
看袁老的生平,真的会让人热泪盈眶,从生活条件的艰苦,到科研路程的坎坷;从周围人的质疑,到自己的质疑,如果没有坚强的韧性与无与伦比的毅力,没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信念支撑是会让人分分钟想放弃的。他躬耕田野七十余载,默默无闻,心无旁骛,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在袁老身上他把无私奉献体现到了淋漓尽致。
古往今来,凡世界大家都是简朴且智慧,他心怀天下,即使功成名就亦不改其本色,把金钱和名誉看得最轻。他开玩笑说自己是“精神世界的土豪”,风趣又幽默。伟大的人也是把每一个平常的一天认真地过完,如果我们也能认真过好每一天,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生命,那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人,亦能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闪闪发光。
作为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成功者,袁老从未有过贪天之功,他一直认为这是大家协作的成果,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确,协作精神也是科学精神的一个突出体现。书中提到袁老的学生李必湖和尹华奇,正是他们在非常时期留下的三盆植株开启了南繁育种的研究。还有袁老的助手冯克珊发现的极为罕见的野生稻:野败,亦使杂交水稻实现质的飞跃;袁老所倡导的众包方式,让“三系”达到了突破。此外还有袁母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以及志同道合的妻子默默支持,亦有其身后最强大的后盾——我们的祖国。所以说,一个科研项目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多学科,社会多方面的协作和支持才能完成。
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既能脚踩泥土俯首田间摸爬滚打,亦能在国际论坛上用英语侃侃而谈。他坚强的内心、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亦是当代年轻人学习的楷模,找准方向,扎根成长,不断的磨炼自己,当你全力以赴,一心向好,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致敬袁老,致敬所有的农业科研工作者!
(来源:德安发布 )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