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散文苑)世有桃花

2024-05-21 15:18:06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197

(散文苑)

世有桃花

■ 蔚蓝

桃花有魅惑之气,不宜久观。

你注视的不是一朵,而是千朵万朵,隐去了枝干,隐去了春风过耳,天地之间唯存绚烂夺目的花朵、弥漫桃花水色的腥甜香气。浅红色的花瓣,鹅黄色的花蕊,像一双双幽深哀怨的眼睛正在与你对视,又似一张张小口,欲倾诉着秘密。世人用“桃花运”来形容一场不期而至的艳遇,也许就是这样的缘故。艳遇,从来都是美好却短暂,让人暂忘尘世忧烦,沉浸在爱情虚构的梦境里,沉醉不知归路。

村庄无杏,少李树,却多桃梨。同菜花一起,桃是春天随东风开放的第一枝花朵。早春的村庄,蓝绿黄为底色。蓝的是天空,纤尘不染仿佛被流水濯洗,又明艳如一枚沾满雨露的花瓣,适合抚一曲《春江花月夜》。同人间草木一样,天空也是有四季的。冬日的天空,清冽如深渊,寒气逼人。夏日,耳畔摇响的是不息南风与木叶,凝望着蔚蓝无垠的天空,让人寂寞。秋日的远空,虽同春日一样清澈明亮,却少了明丽与张扬,仿佛一个经历苍茫的人,多了一份长河落日圆的安宁。绿的是麦子,青草与木叶,鲜嫩碧绿,开始了它们生命的征程。黄的是金色菜花,一眼看不到边际的金色花海与绿色麦田交错着,犹如给早春的大地织了一幅巨大的斑斓地毯。蓝绿黄底色之外,少不了让画面生动鲜活的点缀。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丛灰白相间的古旧村落,星星点点,若随意涂上的水墨。最后,少不了几株桃树,红色的花枝,从粉墙黛瓦的屋角斜伸出来,别有风致。或几枝花影斑驳在木窗之上,影随风动。最写意的是三两株桃树,花朵满树,立在空旷的田野里,纷纷开且落,宁静的原野,古老的村庄,劳作的农人,都是古诗里的岁月。

桃一般分两种,村人俗称家桃与野桃。其实家桃不过是野桃嫁接而成罢了。嫁接后的桃树,结出的果实,更大且甜美多汁。花朵比野桃花要纤小、红艳,而且更加丰腴清浅。那时,僻陋的乡野,没人知晓桃还有蟠桃、碧桃、油桃、黄桃等品种。读唐诗“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时,以为是形容没有成熟挂满枝头的鲜桃,又奇怪怎么结桃了还有花朵。后来才知道,原来世间还有一种开碧色花朵的桃树。一时间,为自己的寡闻而深感惭愧。

在乡间,每一株桃树的出现,都是一个偶然,仿佛一次浪漫邂逅。没有人会特意买桃树回来种。常常是一枚果实,被人食完后,随意地丢失在门前屋后;或一个孩童行走在田野,边食着从邻村刚偷来的毛桃,边将余下的果实散落在田间地头。这些丢弃的果实,可能会被一只贪嘴的小兽,当作珍宝搬运到它们的巢穴;再或者,一场雨从天际落下,涨满河床,枯枝败叶连同无人理会的果实,被水流带走。没人知道这些,也没人注意这些,这些是村庄永远的秘密。唯等春天一年年地来,一株株桃树忽然成长在屋舍的近旁,或田野的地头,一树繁花,灼灼生姿。

桃花,实在是太过平常的乡间之物,很难想象不生长桃树的村寨田野是什么样。《桃花源记》为中国这个农耕民族勾勒了一幅梦想中的田园,是东方的乌托邦。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同样少不了桃花的点缀。开篇就这样写道:“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沿河盛开,如云朵升起落下。梦想中的田园,田野、村落、家畜与庄稼,在桃花的映衬下,美如梦幻。

桃花素朴的乡野之气,向来难登大雅之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些风雅的大诗人们,随便几句,都是扑面而至的乡野味道。梅兰菊竹,向来为中国古典君子的代表,有着各自的风骨。我却觉得没有人间烟火的滋养,它们难有工夫这样地闲情逸致。若我来评选花木四君子,桃花必为之一。满树的花朵,点缀了寂寥的春天,虬曲的花枝,丰美的花朵,在早春的三月里,弥漫着清浅的幽香。而夏日鲜美成熟的果实,沉甸甸地悬挂在枝头,喂食着人间饥饿的肠胃,实用又风雅,比起比桃花稍早开放的梅树,一点也不逊色。林和靖那首有名的咏梅诗中写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觉得用来形容桃花,一点也不违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几千年的那个早春,桃花盛开,映红了姑娘年轻美丽的容颜,爱情也顺理成章。有着生命的一切安宁与繁茂,那是人间幸福的极致。

可我每每读之,总有莫名的悲凉。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盛开枝头的桃花,不几日就纷纷零落,化成泥尘,不见了踪迹。爱情的绚烂之后,是生儿育女、柴米油盐的庸常生活。在生活的艰辛磨折之下,也许爱情也随光阴的流水逝去。

当多年后,她白发苍苍地忆起,那个桃之夭夭的春天,还有她的爱情。仿佛遥远的,恍然如一个梦境。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