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稻花香

2024-03-23 10:26:55   
浏览量 28887

稻花香


□ 李丹

  历史的长河奔涌磅礴,华夏儿女们砥砺开拓。他种下一粒种子,在厚德安康的土壤上,长成了丰收的希望。他便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袁院士生于北平,襁褓中便随父母来到德安的祖父家,六岁外出求学。后来,他举家颠沛在战乱中,踏遍贫瘠的土地,惯看食不果腹的人民。他虽是个中流击水的游泳健将、一个拉着小提琴的追光少年,他却立志学农,许下了(研究水稻,拯救饥饿)的伟大宏愿。尤其当浮夸之风盛行、自然灾害又肆虐时,他更加迫切地寻找着粮食增产的突破之道。

  天道酬勤。他在1964年夏天发现了一株高穗多,饱满异常的天然杂交稻。他大胆证实猜想,开始发掘并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空前的创新。南繁育种,寒暑匆匆。他不怕科研路上的挫败与质疑,最终实现了年亩产几百斤到近千公斤的突破。通过国际共享,他不仅养活了中国,也养活了世界。

  “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共和国勋章”……当荣誉纷至沓来,他却说:“科研就是吃苦,莫把百尺当尽头。”他是多么的朴实呀!

  那么家乡人民又是如何表达对这位科研先锋的思念呢?

  为了邀请袁老回家看看,为了弥补他爷爷家毁于岁月和战火的遗憾,德安县政府凝心聚力、积极沟通,终于在2015年按袁老口述,复原出“颐园老屋”,并打造成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集科普学习、红色旅游、和农耕劳动体验为一体,现已获“江西省社科普及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学家精神科普教育基地”三项殊荣,可谓“不负家乡不负他”。

  是呀,袁老毕生献身科研,却始终心系家乡。他三回德安,题写下“隆平故里,情义德安”,并为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剪彩。他从长沙带回种子,建成百亩超级稻田。他支持家乡教育,设立了隆平奖学金,并慷慨给予隆平学校十万元办学基金。他的伟大,一在科研成果,二在饮水思源。在于他即便站在学术之巅,时时接受世界级的加冕,仍能捧一抔家乡热土,说一句“我是德安咯”。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