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讲述)一升黄豆忆娘亲

2024-03-06 19:0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8734

一升黄豆忆娘亲

■ 彭蠡舟

作为1965届高中毕业生,遭遇家庭成分导致高考“不予投档”之后,“文革”初期盲目外流近五年就成了我的一项罪名,另一项罪名是书写毛诗不加问号,就是在我们家乡人常戴的尖斗笠上写了“桃花源里可耕田”几个毛笔字。眼看家里三间草屋四个儿子难以成家,父母虽然心有百般不甘万般难舍,也不得不听从大舅的建议,让我这个二十七岁的老大到江西招郎落户。从养路班病退回乡,卧床难起的大舅语重心长地开导我:“好男儿志在四方,江西农村需要读书郎。”临离家母亲给我一升黄豆充实行囊,叮嘱我将这些良种播撒到异乡的土地里,让它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盼我早日传回丰收的喜讯。

这升晒透的黄豆重约两斤,大小均匀,颗粒饱满,色泽鲜润,不但是老家沃土培育的良种,而且明显经过了精挑细选。母亲何时收藏欲作何用事先毫无征兆,从她一直舍不得拿出来加餐待客可见用心良苦。当时公共食堂解散不久,田没分到户自留地十分有限,大家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要积攒这些黄豆也属来之不易。对这份满含故土温馨与舐犊深情和未来希望的珍贵赠予,我很久没有找到能够与之匹配的土壤将其播种,唯恐稍有不慎出现失误辜负了慈母的嘱托,我要为它们等待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机会。

大舅的预言果然灵验,我来到井冈山下的吉安县天河公社常林大队落户,老表们看见我斗笠上的书法称赞不已,一年后的春天推荐我担任村小的民办教师,我就不失时机地将母亲赠予的一升黄豆种在学校旁边的向阳坡上。黄豆这作物很好伺候,挖个小洞丢进两三颗豆子,再盖一把火土或草木灰补充钾肥就好,它们自己的根瘤菌可以提供长苗的氮肥,学生们也很热心地帮我浇水赶鸟,不知不觉间满坡的豆棵就长得翠绿招风,摇曳喜人。老表们及时提醒我控制水肥防止疯长,清除角叶以利通风透气壮实株茎。临近暑假眼看豆荚一天天饱满,丰收在望的喜悦让我日渐体会到母亲的深意,她希望我扎根异乡的土地做出骄人的成绩。

湖南良种黄豆大丰收的消息传遍山村,学生和附近的老表都来帮我拔苗摘荚剥豆。金灿灿的豆子剥完后晒满一张大竹垫,我满心欢喜的成功感溢于言表。老表们闻讯纷纷前来讨要豆种,我也慷慨赠予毫不吝惜。第二年我的那批豆种就在整个山村遍地开花结果,父母在分享我的丰收喜悦的同时,不忘谆谆告诫我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这黄豆种在新搭的田塍边不用浇水长势更利,杂草都纷纷向它臣服躲进泥里。几年间山村家家黄豆丰收,逢年过节豆香使人陶醉。正当我的孩子闻着豆香出生,吃着豆子长大的时候,父亲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母亲默默无言用她那孱弱的双肩,把为弟弟们成家的重担顽强挑起,使我这远在异乡,分身乏术的长子惭愧不已。

黄豆丰收后如何加工成了新的问题,除了进榨房榨豆油,做豆腐也要拜师学艺。我岳父不但是做豆腐的一把好手,家里的工具也一应俱全。我跟他学习从遴选黄豆浸泡磨浆,然后用纱布包裹吊架摇浆,再把烧开去浮沫的两桶豆浆同时提起冲进事先放好石膏的木盆,石膏必须按比例称好烧熟研碎,放多了豆腐太老口感不好,放少了豆腐凝结不成加工失败,这门学问只能口传心授慢慢体会。除了冲膏还有一种扒膏的方法,就是豆浆烧开入盆后再放石膏,那就与北方豆腐的点卤差不多了。等盆中豆腐凝结后挑去豆腐皮舀进垫好纱布的豆腐匣子,加压滤水后就成为一板板白如凝脂、软如奶酪的新鲜水豆腐。在那种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将几块豆腐用山里产的茶油煎得两面金黄,加点香葱就是一盘美味佳肴。逢年过节的油炸豆泡更是难得的奢侈品。要有一壶烫热的自酿糯米酒,就着小葱豆腐自斟自饮自得其乐,那感觉就真是“桃花源里可耕田”了。

十年后我举家迁出了那个山村,此后辗转赣中鄱西,再也没有种过黄豆做过豆腐,但那片绿油油的豆苗坡与白花花的豆腐版经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使我不止一次得以重温山村种黄豆收黄豆磨黄豆的温馨场景。慈母虽已仙逝十多年,当初赠我一升黄豆,叮咛嘱咐的画面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唯有那亲手种植收获黄豆和亲力制作豆腐的滋味,至今还没有重新体验与品尝的机会。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