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母亲,怎么样了?

2024-02-06 16:10 阅读 28774
14年前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火车站匆忙赶车
身背比自己还高的巨大行囊
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
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
……


这一瞬间被新华社记者记录并发布后
感动了很多人
她也因此被称为“春运母亲”
如今,她的生活怎样了?

图片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这位母亲叫巴木玉布木
14年前被记者拍下的照片
是她结束在南昌5个月打工生活
赶着返回大凉山老家的一幕


巴木玉布木记得很清楚
那天一早
自己扛着大包小包
带着孩子从住处赶到南昌火车站

背后的行囊里
装满被子、衣物
手拎的双肩包里
是一路需要的方便面、面包、尿不湿
她说,那一次
自己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也引得不少好心人上前帮忙


顺利进站后
母女两人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
抵达成都


在成都
她花了15元钱在一家小旅馆
休息了一晚
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
从县城回到大凉山的家里
已是深夜
这趟行程
巴木玉布木花了三天两夜

巴木玉布木说
那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
在南昌一家烧砖厂搬砖
一个月能挣五六百块钱
“就是希望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图片

2021年1月22日,巴木玉布木在当地集镇一家服装店给孩子挑选衣服。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初到南昌
巴木玉布木一边工作
一边练习普通话
努力融入新的环境


在砖厂打工期间
巴木玉布木最头疼的事
是二女儿经常生病
无奈之下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回家


“那张照片
正是我带二女儿回家的时候”
巴木玉布木说

然而,生活并没有让
这个坚强的女人安定下来
孩子的离世让她深陷悲伤
人一下子瘦了十几斤


“你身体要紧
我们可以从头再来”
在家人的劝慰下
她又振作起来


图片

这是2021年1月22日拍摄的身着彝族服饰的巴木玉布木。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生活的变化
又一次从“全新的尝试”开始:
巴木玉布木夫妇试着改种经济作物
虽然一开始就“碰了钉子”
夫妻俩却把勤劳发挥到了极致
荒地杂草丛生
他们起早摸黑除草


地里石头多了
他们敲出一块块碎石
再从泥土里分拣出来


一场暴雨过后
被冲走土壤的地里
剩下的又是石头
他们又重新翻一遍
……


凭着夫妻俩这股韧劲
生活的希望终于
从半山腰的石头堆里露出头来

图片

这是2月2日拍摄的“春运母亲”巴木玉布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板桥镇桃园村的家。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去年纯收入9万多元”
丈夫巫其石且说
他们还建好了上下两层的新房
里外刷得雪白

图片

2月2日,巴木玉布木(左一)和孩子们一起吃饭。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巴木玉布木很喜欢孩子
院子里,几个孩子欢快地
跳起流行的“科目三”
巴木玉布木看着他们,笑了

图片

2月2日,巴木玉布木(左)抱着刚刚8个月大的小女儿王晓兰。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除了巴木玉布木一家
村里其他人的日子
也都渐渐好了起来

有农户新养殖了十头黄牛
刚下的牛崽哞哞叫着
村子不远处新建起
大凉山食品产业园


图片

2月3日,一趟列车驶过越西县城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曾经他们从打工地回家
要三天两夜
如今高铁通到了家门口


曾经这里的发展相对单一
如今
人们致富的途径更多了
近些年更是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图片

2月2日,在越西县板桥镇桃园村,新华社记者周科(左二)与巴木玉布木一家共进晚餐。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无论生活有多难
我们都要勇敢向前”
谈到这十多年来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巴木玉布木说
家乡的改变
惠及到了她的小家
她对生活充满信心
她希望
新的一年更加红红火火

图片2月2日,巴木玉布木一家拍摄全家福。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奋斗的故事
巴木玉布木的坚强
属于我们的时代
巴木玉布木的乐观
同样属于我们的时代

苦尽甘来
温暖前行

(来源:新华社微信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