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花开花落静无声

2024-01-19 19:05: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8711

花开花落静无声

■ 戴 燎

柳姑娘姓高,虽不是芙蓉如面柳如眉,却也十分耐看。16岁初中毕业就从上海来到了我们村,在大有作为的广阔新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酒窝深深,笑意浅浅,为人谦和率真,说话幽默,很受村民们的待见,还会说“姑打拜”,“三克油”,“英格利西”,在我们村实属高知分子,加上政治清白是高配,便毫无异议地当上了村扫盲老师。

那时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尤其是在寒冷而漫长的冬日,人们便早早地去暖被窝了。暖着暖着,便暖出一窝一窝的孩子,像赶趟似的,又如雨后春笋般的,一波一波地冒出来。冬日的早晨,屋瓦上,田里地里,枯黄的小草上,都还覆盖着厚重、凝白的霜,村民们便吃了红薯稀饭,或豆渣粑稀饭,扛着凳子早早地来到村头的大操场上,人一会儿就聚拢来了,乌泱乌泱的,堪比大菜市场。

终于轮到柳姑娘开口上课了。她在一块特大的自制的黑板上用石灰石子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说“一撇一捺写个人”,说人也是一种动物,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和感情的,说我们人类是由猿猴演变来的,听得村民们瞪大了眼睛。第二天教大家认识男女二字,说男人是田里的劳动力,为夫就要顶天立地;说为妻则相夫教子,家有女人才安;告诉村民城市的厕所是分男女的,千万别走错,否则会被扣上流氓二字。一天学两字,后续再滚动,再过几天教大家认识自己的名字。课后教大家唱《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

扫盲很成功,我们村成了扫盲示范村、先进村。柳姑娘的事迹被当作新闻简报,在县各村的屋檐下的小匣子喇叭里巡回播送。村民们很骄傲,更敬重柳姑娘,称她为柳老师,柳先生。

经过两年的栉风沐雨,柳姑娘和她的同伴们被同化成了村姑,她们皮肤黑红,走路带风,说话带辣,不变的还是那浅浅的笑。日子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岁月在简单快乐中流淌。柳姑娘爱上了何小伙,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比起柳姑娘的根正苗红,何小伙是配不上她的,因为他是“黑五类”,但何小伙有从骨子里带来的书生气,柳姑娘说“有趣的灵魂胜过好看的皮囊”。他们手挽着手,徜徉在开满栀子花的山间小路。

村东头有条小溪,夕阳西下的夏天,这里便是孩子们的快乐王国。全村的男孩子们都光着屁股,在河里游泳,嬉戏玩耍;小女孩子们则在岸边鼓掌,欢呼跳跃。难得一次收工早的柳姑娘和同伴们,也忍不住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微笑着,满眼都是羡慕。柳姑娘她们一定是在想念家乡,想念儿时的玩伴和回不去的童年,还有那绵柔的“阿拉上海银”的乡音。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大雨倾泻而下,接着一股洪水顺流而下,孩子们瞬间逃之夭夭。有个较小的孩子脚一滑,跌进水里,呼喊着,挣扎着。柳姑娘纵身下去抓着孩子奋力托举,孩子上岸了,柳姑娘被冲走。山洪退去,村民们在一棵柳树下找到了柳姑娘,可一朵鲜花就此凋零在他乡。河边柳年年绿,村民们每走到柳树下面,都要停下来驻足片刻,有人放了映山红,有人放了栀子花,有人放了菊花,有人放了梅花。细心的村民们发现每年的那个夏日,总有一个背影在柳树下徘徊,先是单薄,再是厚实,继而佝偻,再后来就不见了。据说何小伙终身未娶,也许唯有那锥心的痛和怀念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最终也都化成了灰。

而柳姑娘的青春不再,生命永远定格在那年花开。她深深的酒窝,浅浅的笑,婉转的歌,和琅琅的读书声,都已随风而去。她轻轻地走了,正如她轻轻地来,她只挥了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我想她一定成了仙女,穿着漂亮的衣裙,站在云端,笑看人间繁华,祝福着我们。

花开花落静无声。致敬,柳姑娘永远定格在18岁的青春!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