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我的私塾先生

2023-12-16 10:25:40   
浏览量 28548


  早年间乡村儿童入学年龄偏大,尤其是女孩。我家就住在公社所在地的庙前街下街头。父亲非常重视读书,9岁时我终于在庙前完小入学,直念到三年级上学期。

  大年三十夜父亲对我说,春节后去离家三里地的西边曹村读私塾。父亲的安排,着实让我纳闷:在庙前完小读得好好的,不知父亲为何让我舍近求远,去到离家三里多地的西边曹村读私塾?这是一所改良私塾,是民间集资办的教育机构。

  私塾先生是我的姨爹欧阳中元,当年三十七八岁,清秀端正的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的一介书生,毕业于省立浮梁中学。他在当地算得上是大学问大先生之类的人物,尤其是写得一手好字,书法遒劲,小楷娟秀。新中国成立后在本县杨梓镇双彭小学教书,后来被清退,回到故里庙前街(彭泽县天红镇所在地)。

  私塾学堂设在西边曹村他胞妹家带院子的房屋里。厅堂作教室,厅堂正中的神龛下立着一块油漆光亮大黑板。对面摆放的是学生自带的一排排不规整的课桌、板凳。右墙角正好摆放先生的办公桌,是他批改作业和放教学用品的地方。东厢房是先生的卧室,一张老式雕花床里罩着蚊帐。两个深红木箱特别显眼,叠放在床头边的桌面上,里面装满了书籍,多是线装的泛黄的古典文学之类。反正我也看不懂,随便翻翻就放回原处。

  私塾以传统和新式教育相结合,主要开设国语和算术课,除外,一、二年级还加课《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四年级则加课《古文观止》,如:“五柳先生传”,“陋室铭”等。

  先生嗓音真好,一边结合实际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深入浅出,讲到精彩之处竟手舞足蹈,学生们听得入迷了,仿佛是一场精彩的故事会。先生声情并茂地讲解,使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更透彻、也更感兴趣。

  每日的课程安排,一般情况是上午老师讲课,下午学生背书。背不会的将要受到戒尺打手掌心的惩罚。所以那些学过的文言文,我至今还谙熟于心。

  记得三月间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先生去吃喜酒了,淘气的学童们髙兴得像脱缰的野马,直奔后山,女生们钻到竹林窝拔竹笋、掐刺贡、摘花,男生则下到田沟摸泥鳅、捉鱼虾,完全忘记了下午要背书的事。先生吃完喜酒准时回来了,见只有我一人在,气得用戒尺拍着桌子大吼:“人都野哪去了!”吓得我赶紧去找。知道闯了祸的学姐学弟们偷偷溜进教室,先生怒不可遏,要他们背诵上午上的课文。因为贪玩背不下来,他们一个个被先生狠狠地训了一顿。男生几乎都因为淘气不会背课文,挨了先生不少“戒尺”。女生尤其是我,生来安静、怕事,记性又好,没挨过打,仅有一次先生在批改我的作文时用红笔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让我伤心了一整天,以后写作业时更加认真了。

  因为学生年龄、智力、文化水平等参差不齐,只能采取复式教学,往往是班级讲完课立马给学生布置作业或习字或默写。接着又讲另一个班级的课,复式上课对老师的教学素质要求甚髙,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熟知教材、掌握各个年级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有效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我在庙前完小念完三年级上学期,春节后转来私塾本应读三年级下学期的课程,结果直接念四年级下学期,等于跳级并顺利考上了高小五年级。可见先生的教学水平、方法、效率之高,因此,先生在乡民中受到高度敬仰。

  先生说,字是读书人的门面,要我们认真习字,可惜我的书法不好,至今也上不了台面。他常告诫我们,凡是写过字的纸是不可随意糟蹋的,更不能拿去当手纸用,否则就是有辱斯文!写完的作业本和描红的大字纸一律拿到炉灶焚烧,让它化作一缕青烟……

  我还依稀记得,时值春暖花开的那个月朗星稀的深夜,先生背着双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口里吟诵古诗,后来才知道他吟诵的是苏轼的《春宵》。幽静的村庄,百花盛开,月色醉人,“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吟诵诗句声调时重时轻,时长时短,构成了晚上特有“月明诵声满”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外出求学七八年时间一晃而过,我毕业后下放在家乡当一名“赤脚”医生。再见到先生时,他已骨瘦如柴,头发花白,背驮腰躬,穿着虽说简朴破旧,但整洁清爽。

  那时村民的房屋墙上满眼都是用白石灰水写的大标语,这些大标语就是我的私塾先生拖着虚弱的身躯,战战兢兢地站在高高的架子上,一手提着装石灰水的桶,一手紧握大刷笔悬手书写的。听说他胃病发作时几次昏倒在脚手架下。这些石灰水写的大标语,随着旧房拆建,现已杳无痕迹,仅存的几处遗迹也将消失。五十多岁的先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离开了……

  翌晨,我假装出诊,冒着刺骨的寒风,在他下榻床前,双足并拢,恭恭敬敬地向先生三鞠躬以表哀悼,然后高一脚低一脚茫然地走出……

  时光如白驹过隙,60多年前的往事犹如昨日,今回想起来如大梦一场。几十年过去了,我脑海里时常会想起西边曹村这个倚山依水的和谐小村庄,想起那简陋却充满温馨的教室及教室里的煤油灯光,想起如水月光下那盛开的菜籽花、蚕豆花的田地,想起那里的人和事……

  没机会上大学的我,总算是赶上了传承千年私塾教育的末班车。后来我能成为文学爱好者,得益于我的私塾先生。

(欧阳小环)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