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省水利厅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持续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省水土保持率达到86.57%。
水土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近年来,全省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实现持续“双降”,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例如,赣州采取“崩岗+生态修复、农林开发、文旅融合”模式,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崩岗综合治理。近两年共治理崩岗近2000座,新增造地4000余亩。但总的来看,我省还存在着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治理质量和成效还不稳固等问题。
该方案聚焦短板问题,从“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四个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落实措施。
为依法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我省将出台有关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具体规定,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该方案提出,要结合江西“三区三线”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点治理区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区域范围,分类分区采取差别化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此外,还将依托江西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推进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信息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违法线索互联,运用多种手段,严格查处水土保持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为发挥信用监管在水土保持全流程监管中的作用,该方案明确将全面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以生产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等参建单位及从业人员、咨询专家为重点,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信用监管“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制度,相关信息将实时报送至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动实施联合惩戒。
在提升水土流失系统治理能力方面,我省将以“小流域+”为主要模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广“以奖代补”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同时,依托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省水利科技项目等,加强水土保持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先进水土保持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