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三千年前的商代人
如何蒸食物?
他们也有蒸锅吗?
两只小鹿向我们发来了美食邀请函
走,跟着它们去当时的厨房里
一探究竟吧!
现存最大的青铜甗(yǎn)
三千年前古人用它蒸食物
眼前的青铜器
似鼎非鼎
却是商代厨房里一件不可或缺的炊具
△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一眼望去
中间的小蛮腰惹人注目
浑圆的小腿安全感满满
稳稳撑住略显笨重的身躯
顶部的双耳上立着两只灵动的小鹿
一雌一雄 相互回望
器身表面还分布有精致的兽面纹饰
古朴庄重中透露出几分活泼
它就是甗(yǎn)
古人用它来蒸食物
眼前的这件为存世最大的青铜甗
被誉为“中华甗王”
△右为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江西省博物馆藏
(青铜蒸锅里的NO.1)
形制巨大之外
这件甗的另一独特之处
就在于它长了四只脚
与古代蒸锅常见的三足相比
△铜甗 湖北省博物馆藏
四足的设计让这口锅在烹饪时
更加稳定 不易翻倒
更为难得的是,除了萌萌的短尾小鹿
整口蒸锅一次浑铸成形
体现了商代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商代的青铜“蒸锅”怎么用?
构造大揭秘
古人使用甗烹饪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晚期
距今已有五千多年
商周时期,甗十分流行
后来,逐渐演变出了
不同样式的甗
△从左至右依次为妇好青铜三联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兽面纹甗 故宫博物院藏、四蛇饰甗 故宫博物院藏
那么,这些青铜“蒸锅”该如何使用?
和我们现在用的蒸锅在结构上一样吗?
甗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上部为甑(zèng)
下部为鬲(lì)
甑中可放置箅(bì) 用于盛放食物
△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江西省博物馆藏
箅上还有许多孔,便于蒸汽的通过
中空的鬲则用来装水
准备妥当后
只需要在器身下方点燃火把
咕嘟咕嘟 就可以蒸食物啦
△商代立鹿耳四足青铜甗 江西省博物馆藏
香喷喷的米饭、肉类美食
都从这里端上餐桌
甗的加热原理
与我们现在的蒸锅如出一辙
由此可见
古人早已深谙水蒸气这一烹饪法宝
商代人的厨房里
还有哪些做饭神器?
饥肠辘辘时
能够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
可谓至高享受
除了可以蒸食物的甗
商代先民的厨房里还有不少做饭神器
↓↓↓
△兽面纹青铜温鼎 江西省博物馆藏
暗藏夹层的青铜温鼎
可以通过小门添加炭火
实现温火慢煮
保持鼎内食物的温度
(商代人有自己的电磁炉)
即使细嚼慢咽吃得悠悠然
也能让入口的饭暖胃可口
△云雷纹联裆圆肩铜鬲 江西省博物馆藏
用于烹煮谷物和小型动物肉类的鬲
长着三个鼓鼓胖胖的小肚子
这样可以扩大受热面积
更快地煮熟食物
△兽面纹分裆圆肩铜鬲 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晚期以后
青铜鬲的实用功能逐渐减弱
纹饰越趋精美
多为典礼用器
在家里点燃一捧火
静待美味的饭菜出炉🍲
这也许就是三千多年前
商代人生活中的温馨一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