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军嫂邓小金:用柔弱双肩挑起最美家庭

2023-11-16 09:00 九江日报 阅读 28937

  她,不离不弃陪伴瘫痪丈夫近30年,既当爹来又当妈育儿成长成才,悉心奉养体弱多病母亲安享晚年。她是一名军嫂,“江西好人”“第六届感动九江最美人物”“九江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者,用女子柔肩挑起了最美的家,2023年5月,她的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她就是武宁县豫宁街道古艾社区居民邓小金。

  生活于她,是残酷的。邓小金婚后不久,就怀上了孩子,然而从部队退伍回来的丈夫陈鹏却旧疾复发,医生告诉她,丈夫很有可能永远也站不起来了,这犹如晴天霹雳,让原本在幸福路上行走的家庭瞬间蒙上了悲情的阴霾。丈夫在医院住院治疗的84天,她不顾自己怀着身孕,日日夜夜守在丈夫身旁,希望用爱唤醒昏迷的丈夫,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不得不接受医院的建议,带丈夫回家休养治疗。

  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然而面对瘫痪在床的丈夫,邓小金没有选择离弃,用真情书写了“白首相伴不分离”的人间壮歌。

  在家里,早上5时不到,邓小金就起来扶丈夫起床锻炼一个小时,7点准备早餐,上午用收音机给丈夫放部队节目,中午回家给丈夫送饭喂药,晚上为丈夫洗漱、擦身、按摩,直到喂丈夫吃完药后她才睡觉,这是邓小金生活的日常,近30年一直如此。在儿子读书的日子里,还要抽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邓小金从不喊累、不喊苦、不放弃。她还时常打听治疗癫痫病的好去处,希望有奇迹发生。1999年冬,邓小金怀着希望带着丈夫远赴山西求医,她的真情打动了医务人员,大家都尽力帮助这对苦难的夫妻。长期的坚持,也换来了一丝回报,经过70多天的治疗,陈鹏的病情有所好转,只是依旧无法站立起来。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再苦难的家庭也不得不面对,丈夫要照顾,孩子要成长,她没有办法去找一份固定时间的工作来做。为了维持家庭生活,邓小金只能没日没夜地操劳,发挥自己的专长。早上起来,她在准备早餐时,多做一些“山背馒头”,等把丈夫和儿子安置妥当后,去街头叫卖,补贴家用。街坊邻居知道她家的情况,很多人都乐意买她的早餐,哪怕有时要等上几分钟,有的甚至自己上门去买。没有多少文化的邓小金,硬是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她为此不知熬过多少夜、不知流下多少汗、不知摔了多少跤。

  “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丈夫还在,只要孩子成才,我的心就是快乐的。”邓小金始终这样说。

  邓小金内心把儿子的成长成才当作家庭的希望,她总是对儿子陈邓亮说:“咱人穷志不穷,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对于儿子,她总是尽己所能给予关心关爱,儿子读高中时,她经常骑着旧自行车为孩子送饭,风里来雨里去。

  俗话说得好:“穷人孩子早当家。”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陈邓亮从小就特别乖,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照顾父亲。学习也特别棒,经常获得“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如今已是武宁县人民医院一名白衣天使。他秉承了优良家风,因见义勇为事迹获评“九江好人”。

  “照顾好母亲是我最大的幸福。”邓小金这样说,也这样做。由于她兄弟姊妹都生活在农村,为了生活,兄弟姊妹长年外出务工,只在春节过年回家几天,老母亲和家里小孩没人照顾,邓小金就主动承担过来。母亲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平时喂汤喂药,邓小金无微不至地照顾;最难的是,母亲病情发作,她要承担起背母亲进医院看病的重任。

  体弱多病的母亲、瘫痪在床的丈夫、孩子和她,这是她一家四口。近30年来,她用柔肩挑起这个家,演绎了孝老爱亲的感人故事,谱写了育儿成才的动人华章,赢得了“全国最美家庭”的美誉。

(余华东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谈思宏)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