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岁月丨油坊

2023-11-11 21:08:43   
浏览量 28913

  我们那里的农村,早年合作社没见过出售菜籽油,因为每家都种油菜榨油。收割的菜籽送去油坊,吃的油就来自那里。

  乡民们说明天去“榨里”称油。榨里,指的就是油坊。一个村委会叫一个大队,我那大队十来个村子几百户人家,共一个油坊。

  古老的或并不古老的人力油坊现在都消失了,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乡村,油坊是标志性的景物。

  老一辈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常有油坊,很多人写过它。我这一辈之后的人,是见不到带石碾的人力油坊。

  我读的那个小学,旁边就有一座油坊。去学校的小路要经过油坊门口,老远就能闻到四处飘散的油香。油坊在大队的中心位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油坊还在,现在一点踪迹都没有,被推土机推平了种上了果树。

  油坊有四五个工人,都是来自附近村子,他们中午在油坊吃饭,傍晚回家,清早赶来。除了一个记账称油的人略显瘦弱,其他几个身型健壮。冬季之外,他们光着膀子,满身粘着粉尘,乌黑的裤子吸足了油,油光闪闪。那时有点羡慕油坊工人,他们油水足,有人说油坊炒菜油当水,油淹着菜。我家里的菜,油水少得可怜。

  油坊是大队公有,以什么方式经营,是承包还是自营自收,我不清楚。

  菜籽收割完毕,全部送进油坊,管账的记下菜籽多少,算出兑换油的数量。要油就拿壶来称,称一次记录一次。

  堆积如山的菜籽,工人师傅要忙大半年,他们农忙就歇工回家干农活,闲一点就来榨油。

  我上学经过油坊,家里叫我顺路称油,上学时把油壶放在油坊,放了学就带油回家。一次称七八斤,一年下来一家人吃三四十斤油。

  爹对我说:拿油壶去榨里称点油,家里没油了。

  称了几次油,工人师傅就熟了,偶尔会拐进去看榨油,铃一响,急忙跑去教室,工人们很少驱赶我。如果一次跑进去的孩子多,或有调皮的干扰他们工作,就赶我们出来。

  这油坊和古代油坊的样貌差别应该不大。很古老的油坊我没见过,我见过的已经用上了老式柴油机,机身庞大,机体乌漆嘛黑、油污斑斑。机器取代了部分畜力。

  油坊由两间连通的青砖瓦房构成,一大一小,哪一年建的,无从猜出,从里面的陈设和外观来看,几十年历史是有的,或者更古老。大瓦房的面积有两三百平方米左右,比民房大的多,小瓦房堆放油菜籽,大瓦房是榨油场地。

  大瓦房东边,地面陷着一圈石质碾沟,圆形碾沟直径约十米,沟深半米,占据了大瓦房的三分之一。巢沟里压着一个石质滚轮,粗木杆连着,柴油机把动力传到滚轮,滚轮直径过两米,这么大,骡子根本拉不动。滚子不停地碾压菜籽饼。简单说就像碾粮食的大碾房,只是没有用上骡子或牛。

  靠北的墙边,是土砖灶台,一天到晚烟气腾腾,油菜籽炒熟才能榨出油,碾碎的菜籽饼要回锅蒸,有专人围着锅蒸炒。进门的边上摆着几口油腻腻的大缸,油就存放在那里。

  大瓦房中间位置架着榨筒,油坊的核心就是它,榨筒是一整段树木做的,长约六七米,中间掏空,一摞菜籽饼放在榨筒内,像一堆月饼。榨筒用什么树木做的不知道,它的粗壮让人惊讶,要两三人合抱,这么粗壮的一大段树木,当地山林里没见过。

  炒熟的菜籽放在一个圆形模子里,模子临时做,做模的人光着上身,赤着脚。铁圈放在地上,压在扎了一头的稻草上,倒进熟菜籽或碾细的菜籽饼,稻草翻转过来盖住,光脚踩实踩平,再加一个铁圈套住,一个可以放进榨筒的饼块就做好了。

  现在的榨油机先进,一次就能把油干净,省时省工省力。原始的手工撞击榨油,工序繁杂,耗费体力,一次榨不干净。压榨了的菜籽饼坚硬如铁,一锤一锤敲成小块,放到碾沟里,沉重的石碾子把它反复碾成粉。碾完了回锅蒸,又用模子做成菜籽饼,塞进榨筒接着榨。

  榨筒前面,摆放着大小不一的木楔子,楔子头上套着像算珠的铁锤头,房梁下悬吊着撞击杆,如一杆能称大象的秤,杆长五六米,碗口粗细,被摸的油光泽亮,杆端也套着铁锤头,铁锤头属于对撞部位。

  菜籽饼装满了榨筒就开榨,那时,几个工人暂停各自手里的活走到一起,三四个人抓住撞击杆,拉开架势,步调一致,他们像攻击城门的士兵,有时喊着简短的号子:嗨哈、嗨哈、嗨哈……一起向前冲。

  他们慢慢后退,撞击杆拉足势,然后一起突然向前快速一推,当啷一声,插在榨筒里的楔子受到猛然一击,菜籽饼被强烈挤压,一拉一撞,又一拉一撞,楔子不断挤进去,菜籽饼被挤得要涨出来似的,油就哗啦啦地流出来。

  一筒榨完,消耗了很多气力,几个光膀子的男人喘着粗气,坐在那里吧嗒吧嗒抽着旱烟恢复体力。

  撞击声传得很远,村里能隐约听到。“当”的一声,从田野响过来,传到池塘边,石板上洗衣服的一群女人耳里,有人说:

  “听到响没,开榨了,明天去榨里称油不?”

  另一个说:

  “我榨里还剩十来斤油,不吃细一点,怕接不上明年的油”。

  又一个说:

  “阿兰会过日子,分了家就晓得顾家节省,一年才吃十来斤油,还经常吃红锅”。

  “红锅”是家乡语,炒菜不放油的意思。不放油的锅容易烧红,故名:吃红锅。家乡语听起来很形象。

  几个女人继续洗衣服。

  当,一阵风过。当,又是一声……声声撞击来到村庄,飘向天空,传进了历史和回忆。

于爱民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