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呼我为心连心丨柴桑区、修水县、永修县、庐山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解民忧

2023-11-03 15:09:00   
浏览量 50827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为民造福宗旨,注重将主题教育与惠民生紧密融合,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用心用情用力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柴桑区:

托稳“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临近中午,走进柴桑区公园社区幸福食堂,几大盘色泽诱人的家常菜热气升腾,三三两两的附近居民陆续进来就餐。“价格合理,方便了我们,空出来的时间钓钓鱼、喝喝茶。”67岁的社区居民张凯琴笑着说。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柴桑区围绕解决“一老一小”群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采取“三个三”举措,着力构建“一老一小”养育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

  在开门听意见、搞调研、抓评估的过程中,柴桑区精准回应群众期盼和关切,让主题教育成效造福于民。该区围绕解决老人监护难、幼儿托育难等“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区委统筹、部门主责、乡镇协同、村社承接的四级责任体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立“一老一小”民生项目清单48项,其中涉老21项、涉小27项,重点实施居家养老中心、月子中心、文体活动场所、学生健康午休等项目。采取项目制、清单制、案例制推进机制,推行网络、网格、网点“三网融合”,扩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为高龄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求助报警信息由平台及时分发给网格员处理,推动智慧养老便捷化。高标准打造渊明书堂三个,实行政府建设、国企运营、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推进全民阅读、全域阅读、共享阅读。实施“健康午休”公益项目,采取项目化建设、社会化筹资、标准化管理模式,筹集资金100万元,推广新型午休课桌椅1050套,有效确保青少年午休睡得饱睡得好。

修水县:

“红色客厅”听民情办实事



  “加装休闲座椅以后,老人们出来散步方便多了,走累了可以坐着休息一下。”“我在这里住了3年多,以前天井这个地方漏雨存在安全隐患,这次开会我们跟物业反映后,他们立即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住得舒心多了。”修水县义宁镇鸿祥安置小区居民高兴地说道。

  自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修水县依托社区“红色客厅”听取民声民情,从群众关心关注的迫切问题入手,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修水县义宁镇鸿祥安置小区居住的老年人偏多,前期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红色客厅”收集到居民反映的社区休闲座椅少和居民楼天井漏雨的问题后,立即投入4万多元加装了休闲座椅,在天井处装上了玻璃,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

  修水县是革命老区,为强化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效,发挥修水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作用,让更多党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修水的红色故事,该县还在县城人口集中的社区打造多个集红色历史、政策解答、学习教育、议事协商、阅读学习于一体的“红色客厅”,依托这一学习阵地,开办群众身边的“红色课堂”,加强党员教育,丰富群众生活。“我们将充分发挥网格‘红色客厅’的阵地作用,组织网格党员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该县宁州镇东村社区党委书记涂红萍说。

  据悉,修水县把“红色客厅”与主题教育深度融合,致力将“红色客厅”打造成学习交流、党群活动、基层治理、居民议事、志愿服务、爱心驿站的“专属阵地”。目前,全县共有27个“红色客厅”,通过“红色客厅”及所在地党群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教育、社保、公卫、养老、住房、矛盾纠纷、安全生产、文化体育、社区治理等十大类152件实事,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修县:

“民情勤访”解民忧受好评



  近日,永修县滩溪镇领导到该镇各村开展“民情勤访”,在走访中收集到村民反映村广场急需提升改造、机耕道路需要修整等9个问题后,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民情勤访”活动受到群众好评。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永修县积极开展党员干部“民情勤访”活动,不断畅通党群、干群沟通桥梁,持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聚民心,常学常新。该县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村民广场等阵地,结合理论学习,广泛开展“民情勤访”,通过座谈会、唠家常等方式,把党员群众聚起来,采取理论宣讲、现场答疑等方式,让党员群众学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传遍每个社区和村组。目前,该县通过“民情勤访”,已发放理论学习资料3300余份、送学上门970余人次。

  听民声,查清查准。永修县主要领导带头夜访、班子成员包村下访,结合检视问题,开展“民情勤访”,直面一线听取党员群众最真实的意见建议,直面基层群众,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查清焦点问题,查准堵点难题。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民情勤访”,已将200余条意见建议纳入基层党组织检视问题清单,10个群众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

  顺民意,落地落实。永修县紧紧围绕动态整改、滚动销号,对“民情勤访”收集到的社情民意,逐个分析研判,逐类细化分解,逐项推进落实,特别是对就医难、出行难等群众堵心、闹心问题,加强调度,加速落地。目前,虬津、云山、梅棠等10个乡镇新建卫生院已建成投入使用,环城西路、南山二路等城区道路顺利开通,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民情勤访”已成为永修基层治理的“助推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

庐山市:

“杏林驿站”提升基层服务暖人心



  “我是听到村里的人说这边的中医调理,慕名而来的。”庐山市星子镇三角垄村“杏林驿站”的治疗室内,来自相邻的仕林村村民杨艳娇说,最近病后体虚并发诸多症状,通过中医艾灸调理了几天感觉浑身都是暖暖的。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庐山市卫健委把中医药发展作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章立制、产业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深耕中医药沃土,努力夯实基层医疗基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东汉时期,名医董奉在庐山行医并植下杏林,庐山从此便成为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近年来,当地通过举办杏林文化论坛、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引进中医名家合作等模式,传承、创新、发展中医杏林文化,带动中医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更是打造5个村级“杏林驿站”,使中医药在基层应用推广并惠及民生。

  “我们家传就是中医,现在群众觉得中医调理亚健康和治未病的预防效果好,我们更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三角垄村“杏林驿站”医生彭明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说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把群众的健康放在心上,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彭明在传承好家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庐山市卫健委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艾灸、推拿正骨等传统中医技术,现在慕名而来的不仅是附近的村民,外县外省的患者也经常来驿站问诊。

  “中医要更好地服务群众就必须抓好人才培养。”庐山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吴建华说,前期通过庐山市中医院已经针对“杏林驿站”开展了一系列的专业培训,下一步还要到省里去请专家,来给大家提升拔高。

  为更好提升基层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庐山市在有条件的镇村卫生院(室)基础上,统一“内饰风格、设备配备、人员培训、服务内容、业务操作、管理制度”等方面打造“杏林驿站”,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诊疗技术,满足群众特别是中老年慢性病群体不出门、花费低、有效果的需求。同时通过定期义诊和免费体验,指导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治未病相关知识,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陈智辉 张海雯 韩俊烜 徐文文 特约记者 张金玲 郑文斌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商 乐 张新红)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