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营养丰富,但很多朋友出于种种原因,不太愿意吃海鱼,可又担心缺了那份营养。可别担心,这就给大家推荐 8 种 DHA 含量还不错的淡水鱼,可以放心吃,其中有1种鱼特别优秀。最后还会教大家一些烹调鱼的小技巧,美味值 +1。
推荐 8 种淡水鱼
充足 DHA 的摄入对我们的大脑健康、眼睛健康、心血管健康都很重要,相比于淡水鱼,大多数海水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DHA 的含量也普遍更高一些,所以平时经常推荐大家多吃海鱼。
但是,其实淡水鱼也含有 DHA,只是平均来看不如海鱼多罢了。有 8 种淡水鱼的 DHA 含量也不错,可以安排。
让鱼好吃的烹调技巧
虽然吃鱼是补充 DHA 和蛋白质的推荐途径,但是鱼身上的土腥味,实在影响食欲。
鱼身上的腥味影响因素较多,比如脂肪酸的氧化、含硫含氮前体物质的酶催化转化、鱼体内三甲胺在微生物和酶作用下的降解等都会导致鱼具有腥味。
而且,淡水鱼一般生长在池塘、河川、湖泊里,这些地方腐殖质较多,适合放线菌等微生物繁殖生长,同时会产生异味物质,比如放线菌释放的土臭素会具有土腥味。所以,吃鱼之前一定要好好去腥。
1
买新鲜的鱼
2
去除鱼鳃和鱼鳞
有些人可能还有去除鱼腥线的习惯,鱼腥线是鱼类感觉水体流动的感觉器官,可能会吸收一些外界的土腥味,但并非是腥味的主要来源,如果方便也可以去除,对减轻腥味有帮助。
3
多用清水冲洗
4
用醋或柠檬腌制
酸性的调味料比如用醋、柠檬腌制,它们可以提供氢原子结合三甲胺,让其与水和其他分子结合,这样我们在吃鱼的时候腥味就不会散发到鼻腔中。
5
撒一些料酒
黄酒是料酒的主要成分,烹调鱼类和肉类菜肴,料酒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具有去腥去膻、调味增香的作用。
料酒中的酒精度一般在 10%~15%vol,在烹调时加入料酒,乙醇因其较好的渗透性和挥发性,能够浸入鱼肉组织的毛细血管和细胞空隙,从而进入细胞内部并溶解腥味物质。随着烹调过程温度的升高,腥味物质会随乙醇一并挥发出去,从而起到去腥的作用。[4]同时,料酒中的有机酸也能起到更好的去腥效果。
6
多放香辛料
7
多放葱姜
葱姜可以分解鱼的腥味成分,在腌制鱼类的时候加上葱、姜风味会更好。葱中的醛类物质具有清香味,S-丙基、半胱氨-S-氨化物等在烹调中会降解产生香气;姜中的姜酮、二硫化二丙烯等物质会渗入鱼肉中,烹调的时候这些物质就挥发出来与鱼香味混合,形成一种特殊的香气,使鱼肉更好吃。
另外,在烹调鱼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文火,鱼肉的肉质较为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弄烂。这是因为鱼类肌肉是层状结构的,一层一层叠起来呈现“W”形,结缔组织含量又少,不能更好的维持形状。如果用武火炖,不仅会导致鱼肉吃起来口感偏硬,还很容易让鱼肉支离破碎。
总结
要补 DHA 并非只有海鱼,淡水鱼中的鲈鱼、乌鱼、太阳鱼、鲮鱼、鲫鱼、鲟鱼、花斑鱼、桂花鱼也是不错的选择。烹调鱼类之前要好好去腥,让菜肴吃起来更美味。吃的时候也要细嚼慢咽,避免卡鱼刺,如果不慎被扎,最好到医院处理,可别使劲噎馒头咽米饭。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