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古琴呈晚霞状,吹过盛唐的风

2023-10-31 19:00 阅读 28869


在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的一个节目中

古琴的元素贯穿始终

当它第一声响起

眼前的画面是饮茶叙旧,也是棋逢对手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古琴界的“翘楚”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01

风雪山林听树声

“唐琴第一”从选材起就与众不同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曾有十弦琴和五弦琴

至汉末时已大致定型

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七弦琴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弦琴和五弦琴(复制品)(左),以及现代古琴。(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

到了唐朝

四川雷氏造琴,相继三代九人

经历了盛唐、中唐、晚唐

雷威是最著名的制琴师

传说每当大风雪降临

他就酣饮浊酒,穿上蓑衣,戴上斗笠

到峨眉山的深林里

听树木的声音

如果其声连绵悠扬,就选作斫(zhuó)琴之材

开元二年

雷威制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并在琴腹的龙池中刻下了自己的名字

古琴大师杨宗稷

在此琴背面题下七言长诗

第一句便是“唐琴第一推雷公”

△杨宗稷七言长诗中开篇两句为“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另有两句“落霞仿古神女制,如敲清磬撞洪钟”,则是描述此琴的形制和音色。

02

断纹不是“破了”

它让琴声随心 圆转如意

古琴历史悠久,形制众多

形制的名称也透着文雅

有落霞式、仲尼式、伏羲式等

△浙江省博物馆藏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左)、仲尼式“来凰”七弦琴(中),以及故宫博物院藏伏羲式“九霄环佩”琴。

“彩凤鸣岐”七弦琴采用落霞式

琴身朱红色

身形如波浪曲折对称

如晚霞万千变化

“彩凤鸣岐”典出《国语》,被视为吉兆

这样命名此琴

应是想表达弹奏高歌时,引来凤凰齐鸣

寓意美好祥和

琴身上的断纹是岁月的痕迹

如流水,如牛毛,如冰纹

每张古琴的经历和材料配比不同

形成的断纹独一无二

这不是琴已破旧的表达

而是古琴鉴赏的重要依据

有了断纹,古琴的音色更加松透古雅

弹拨随心,圆转如意

古琴名家丁承运曾说

“懂行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张断纹琴”

03

活化保护

为唐琴开音乐会录CD

“一二弦如洪钟,

六七弦如金磬,

四弦五徽以上如羯鼓”

这是古琴大师杨宗稷

对“彩凤鸣岐”琴声的评价

过了一千三百年,它还能奏响吗?

声音还能如钟如鼓吗?

△2010凤凰和鸣——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雷琴演奏会。

十多年前,以“凤凰和鸣”为主题的

一场古琴演奏会上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

“彩凤鸣岐”“来凰”等古琴

奏响盛世乐声

这一次大胆的尝试

让博物馆里的古琴不再沉寂

专家根据宋元古法,用真丝研制琴弦

上弦后,“彩凤鸣岐”声音清润和雅

达到了杨宗稷记述的效果

2019年,“彩凤鸣岐”千年清音再次奏响

唐韵穿越千年,收入当代的CD

这是古琴的活化保护与传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评论

下载掌中九江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