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学府探文明】鹅湖书院:承载学术繁荣,见证思想交流

2023-10-27 15:15:13   
浏览量 28647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肖立宇报道:“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于天下。”宋代以来,江西的书院最多,其中又以“白鹿洞”与“鹅湖”最为著名。10月26日,“千年学府探文明”网上主题宣传江西站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二天,采访团来到上饶,探访位于上饶铅山的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这座位于江西省铅山县鹅湖镇的古老学府,见证了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思想交流的盛况。作为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是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鹅湖书院正门 全媒体记者邬强摄

鹅湖书院位于鹅湖山北麓,原名荷湖山,因山上有湖,湖中荷花茂盛而得名。在东晋时期,一位隐士在荷湖山上养了一只红鹅,后来红鹅飞升天空,化作一道云雾,留下鹅去湖空,于是荷湖便改名为“鹅湖”。

在唐代的大历年间,峰顶禅寺在鹅湖山上建立,后来又在山下建立了仁寿院。由于山名而将仁寿院改称为鹅湖寺。南宋时期,朱熹、吕祖谦及陆家兄弟等学者在鹅湖寺进行讲学和辩论,留下了“鹅湖之会”的佳话。为了纪念这次著名的学术交流活动,后人在寺旁建立了“四贤祠”。

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宋理宗皇帝赐名“文宗书院”。到了明朝重建时,书院被称为“鹅湖书院”。铅山县的鹅湖书院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见证了中国古代学术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交往和思想交流。

书院内门楼 全媒体记者邬强摄

鹅湖书院建筑群位于山南的渐升台地上,占地8000多平方米,整体坐南朝北。这种朝向在我国的古建筑中并不常见,这是由当地的山势地形所决定的。该书院四周有龙、虎、狮、象四座山峰环绕,犹如守护神一般,彰显着这一理学圣地的神秘与庄严。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陆九龄“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会面,相约鹅湖进行学术交流。此后三天,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激烈辩论,场面盛极一时,史称“鹅湖之会”。

书院内状元桥 全媒体记者邬强摄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与爱国主义思想家陈亮同游鹅湖,会于鹅湖寺,他们“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共商复国大计,史称“鹅湖之晤”,也称之为“第二次鹅湖之会”。

据中国书院学会理事、鹅湖书院分管负责人叶正林介绍,鹅湖书院历经数百年,依旧保持原貌,整体结构完整,是书院实物遗存中难得的得以完整保存的典范。1957年 7月,它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 6月,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这里还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大学中国政府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江西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基地、台湾鹅湖月刊交流研究基地、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研究基地以及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鹅湖书院作为书院实物遗存中难得的得以完整保存的典范,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还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持续办好鹅湖书院文化交流交往活动与朱子文化研学教育活动,发挥好鹅湖书院作为世界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作用。”上饶市鹅湖书院景区党工委书记、铅山县鹅湖镇党委书记石建彬在谈及书院文化交流时说,“作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我们每年都会接待许多华侨学子。让他们追寻中华文脉的浩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石建彬表示,鹅湖书院作为思想辩论的策源地,未来,鹅湖书院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辩论高地,并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它将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大江网)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