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风土)大唐皇裔“磨刀李”

2023-10-17 19:3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176

■陈前金

在九江市永修县三溪桥镇横山村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磨刀”的小山村。磨刀村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而且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据《磨刀李氏大成宗谱》记载,磨刀村的李姓村民是李唐皇族的后裔。“磨刀李”始祖李衟(音道)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个儿子吴王李恪的第十一世孙。李恪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杨妃所生之子,继承了隋唐两代皇族的血统。在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是最有文韬武略,在臣民中威望很高。《旧唐书》称“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唐太宗本想立李恪为太子,因遭到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反对。最终,长孙无忌的亲外甥、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长孙无忌罗织罪名而冤杀。毛泽东在评价李恪和李治时批评李世民说:“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李衟是唐昭宗李晔的随侍近臣,官居征事郎加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唐昭宗即位时大唐王朝已走到了末路,藩镇趁着平定农民起义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势力,唐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唐昭宗被当时最大的藩镇梁王朱温所控制,根本没有实权。唐昭宗天祐元年(904)正月,朱温杀掉宫里的所有宦官,不顾昭宗和大臣的反对,强行迁都洛阳。正月初五刚过,朱温就下令彻底毁掉长安的皇宫、百司衙门、宅邸和民舍,强逼唐昭宗及文武百官和全城百姓迁往洛阳。正月十一日,唐昭宗的车驾出发,皇帝仪仗全免,昭宗夫妇乘一辆辇车逶迤而行。皇妃、王子、丞相、中书令及各部尚书等或轿或马,更多的是步行。昭宗知道此去洛阳凶多吉少,为避免李氏宗族遭受灭顶之灾,在车驾行至陕西华县(时称华州)驻跸兴德宫时,昭宗屏退左右,只留李衟等一两个宗室之臣,对李衟说:“鄙谚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与诸卿,皆李氏血脉,此去洛阳,恐难保全。念大唐列祖列宗之传嗣,卿等不必随侍,可各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脉而期来日……”昭宗言罢,泪如雨下。在悲泣声中,李衟向昭宗辞官,趁乱携带大唐皇族谱牒,携弟李術避难湖湘,辗转来到江西南康府建昌市邑(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李衟定居磨刀村,李術则去了大坪村(今永修县梅棠镇大坪村)。

磨刀村是一座千年古村。《磨刀李氏大成宗谱》中一幅清代绘制的《衟祖肇迹磨刀图》明确记载着那时的磨刀自然村不但有磨刀石、磨剑泉、磨剑谷和一座万福寺,还有一条“吴楚通衢”的要道。另据《建昌县乡土志》记述,“三国”时期,著名大将关羽奉命驻守在这个“楚头吴尾”的小山村,小山村成为关羽磨青龙偃月刀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关羽,遂将小山村更名为“磨刀村”。磨刀村还有一个名称“磨剑谷”,《永修县志》里曾有记载。东晋时期,彭蠡泽(鄱阳湖)连年水灾,有大水蛟在作怪。享有盛誉的道士许逊带着郡民治水和徒弟们杀水蛟除恶。许逊铸剑、磨剑的地方也在磨刀村。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险要,1928年11月,磨刀李后裔、江西都督李烈钧修建的南昌至武宁公路,亦从磨刀村通过。

李衟选择在磨刀村定居,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柘林水库未修建之前,磨刀村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李衟初到磨刀村时,人生地不熟,隐姓埋名蜗居在万福寺内。李衟以昭宗临别赠言“以期来日”为动力,每日帮寺院砍柴担水,种菜浇园,洒扫庭院,再苦再累从不畏惧,深得方丈喜爱。一日劳作之余欣然命笔,书《委身有期》藏头诗一首于万福寺隐壁上:“委居佛地悟云烟,身事菩提枕卷眠。有梦修缘成善果,期求桂子挂青天。”隐壁随着万福寺的湮灭而被毁。

李衟避难磨刀村时,人称“李三公”,妣裴氏,乃中书裴度之嫡孙女。李衟生有四个儿子:轩、辕、軿、辂。李衟在避难的同时还想着匡复唐室,可惜的是,就在李衟逃亡的那年,唐昭宗被朱温诛杀,留在京都的李氏族人也遭到了杀害。在这种形势下,李衟只能偏居一隅,苟且偷生。磨刀村有一座叫“老鼠尾”的山,李衟认为是块风水宝地,有利于家宅兴旺。临死前交代家人,他死后把他安葬在这座山上。

磨刀村有一座祠堂,名仙李蟠根祠,又称衟公祠。祠堂盖得十分气派,门楣上镶着“仙李蟠根” 石匾,祠堂进深15米,内有戏台、天井、厢房,还有供奉祖先牌位的供堂和家族聚会的厅堂。1938年,侵华日军沿南武公路向湖南推进,为了加强对公路的控制,把祠堂拆掉在公路旁边的欧峰山上兴建了一座碉堡,衟公祠由此毁掉,只剩下门楣上的“仙李蟠根”石匾被村民保存下来。

比祠堂更不幸的是李衟的墓。20世纪70年代兴建柘林水库,随着水库水位抬升,李衟的墓被淹没。李氏族人流传着“李氏族人多显贵,始祖坟墓水中淹”,说的就是李衟之墓被淹一事。2006年秋冬,鄱阳湖水系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柘林湖水位严重下降,2007年2月,李衟墓终于重见天日。李衟夫妇合葬墓为圆丘形,墓侧由青灰色条石垒成,由石板拼成的宽大祀堂,墓前的三块墓碑因经年水浸字迹模糊,只有居中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上隐约能够辨认“大唐太子太傅李衟及裴夫人墓”字样。李衟墓的重现,为磨刀李氏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

2006年2月,笔者初访磨刀村后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关于开发永修县“磨刀李”李唐文化景点的建议》的文章在九江市政府门户网上发布后 ,被“磨刀李”后裔推送为百度“磨刀李”词条,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2006年以来,从全国各地来磨刀村寻根谒祖的“磨刀李”后裔多达上万人。

2015年,经永修县民政局批准,成立了永修县磨刀李文化研究会。永修县磨刀李文化研究会联络全国各地的“磨刀李”后裔捐款重建“仙李蟠根祠”,得到“磨刀李”后裔的积极响应。磨刀李宗亲积极捐款捐物,共收到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至2019年,一座雄伟壮观的唐式建筑“仙李蟠根”祠矗立在磨刀村的“鼠岭头”上。李衟墓被原地升高,重新修葺。

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磨刀李”氏崇尚孝道。农历九月二十三日是李衟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外迁的“磨刀李”族人,回到磨刀村祭奠老祖宗李衟。这种习俗自李衟去世延续至今已有上千年,成为当地一道的风景线。2019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磨刀村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祭祖仪式的“磨刀李”后裔达6000多人。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左丹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