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一次特殊的家访

2023-08-08 19:38: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492

一次特殊的家访

■ 刘秋香

我是永修县立新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6年,担任了32年的班主任。在不计其数的家访中,1998年的家访最为特殊,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1998年8月中旬,是即将开学的时间。面对肆虐的洪水,校领导安排班主任分片区进行家访,了解被洪水围困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学习生活状态以及开学前的报名准备事项。

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余安湖、同事袁水玲、杨垠和我四人被分配在重灾区的立新乡桥头村片区。片区内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有下桥村、上桥村、陈门道村、雪上村、荣家村等五个自然村。前三个自然村相距较近,连接内河,虽说是圳深沟弯,好在我生活在这片区域,对家访对象、地形地貌了如指掌,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而后三村与前两村相隔距离较远,离内河又近,茫茫洪水中,若遇上风浪,是否平安归来我心里没底。

吃罢早饭,我们四人穿上雨衣,带上脸盆,冒雨划着小船出发了。

下桥村是个大村,家访过后,小船朝上桥村进发。谁知行至途中,突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时间小船被巨浪撞得东倒西歪。余安湖书记把握不了船行进的方向,杨老师不停地用脸盆把船内的水往外倒,我和袁老师两只旱鸭子已被雨水浸透全身,头上的水往下淌。尽管两位男士在不停地安抚:“有我们,别怕!”可我俩还是牢牢地抓住了两边的船舷,以求得平衡,蹲在舱内一动也不敢动。因为我很清楚,若是船再次被狂风推进十几米,便有一条通往内河的很深的圳,结局如何?我不敢言明,可内心却在不停地祈祷:老天爷,保佑我们吧,别让我们完不成任务。

也许是苍天有眼,当小船被狂风推进到一处被洪水淹没极深的墓地时,求生的本能让我瞬间抓住了墓地旁边的一根桑树枝,才让不听使唤的小船在原点打转,不能前行。

惊心动魄约二三十分钟后,风小了,雨停了。我们脱下雨衣,抹去头上的水滴,淘尽船内的积水,在劫后的笑声中,平定内心的余悸,此时天边出现了暴风雨过后的彩虹。我们在船舷和船头上,任凭余书记兰舟摇棹,我们又砥砺前行。

上桥村的家访大概花了三四十分钟,话别了养育我二十余年的父老乡亲,在时任桥头村村支书、老同学戴征旺的协助下,我们对陈门道村、雪上村、荣家村三个自然村采用了钻屋檐、打电话、寻目标、找问题的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家访模式,及时掌握并反馈学校第一手资料,确保洪灾过后,新学期的开学报名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返校途中,我们吹着夏日凉爽的清风,带着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望着一望无际的洪水,思绪如潮的我怎么也不能平静。

历史上的特大洪灾,摧毁了多少美好的家园,吞噬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永修倾全县之力保京九线,立新人民毅然破堤泄洪成泽国。圩堤上临时搭起的帐篷,失去家园后无助的身影,都一一印在我的脑海中。通过这次特殊的家访,我读懂了作为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和担当,明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干部群众为什么会迎难而上的真正原因。

当洪水退去时,我领着学生们看到江泽民同志视察黄婆井村灾情、慰问灾民时风尘仆仆的身影,聆听到了他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当灾后重建时,我又领着学生们目睹了朱镕基同志视察南岸新村的灾后重建和慰问灾民时的情景。

见证了过去,才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次特殊的家访经历,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