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保健康小课堂
内分泌门诊经常会有一些大孩子来看身高,男孩16岁,已变声2年,就诊时身高仅157cm左右;女孩13-14岁,月经来潮也有1-2年,身高仅147cm左右,都因为身高停止生长,而希望寻求医生帮助长高。但是,经检测骨龄均已闭合,意味着孩子已经没有生长潜能了,不能再长高了。
看着这些大孩子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去的背影,医生也是很无奈。就因为家长对于矮小的误区,延误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本期专题,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分泌科主任胡华燕,就来跟家长科普关于孩子矮小的误区。
误区1
我们父母都不矮
孩子怎么会矮呢
总有这样的家长这么问,但是结果还真不一定,如果仔细观察,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孩子都存在有高有低的情况。因为身高70%是由遗传决定,但是还有30%受到后天因素影响。
1.母亲孕期情况:矮小原因中宫内发育迟缓就是其中之一,和母亲孕期有很大关系;
2.营养状况:特别是三岁前喂养困难,生长迟缓明显,可不是简单的长得慢,很可能与一些特殊的罕见病,比如Sliver-Russer综合征,Noon综合征,Prade-willi综合征等基因缺陷相关的疾病有关;
3.疾病:有些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肾病,地中海贫血,哮喘,心脏病都会导致生长迟缓;
4.运动,心理:缺乏运动的孩子比爱运动的孩子生长速度会慢些,睡眠不足的孩子因为影响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导致生长速度减慢,家庭环境不和谐,孩子心理不健康也可能达不到父母的遗传身高。
误区2
现在矮点没事
以后会蹿上去
“晚长”是老百姓的口语,医学上称之为体制性青春期延迟,一般是指女孩13周岁以后,男孩14周岁以后还无第二性征出现(表现为女孩乳房增大,男孩睾丸增大。或者女孩18周岁无月经初潮)。
这种孩子往往在其他正常儿童进入青春期发育年龄生长加速的时候出现相对的生长缓慢,而在其他孩子停止生长或者生长减速时却出现身高猛长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需要结合家族史,以及通过专业医生的鉴别检查后才能确定,而不是人云亦云,臆想孩子就是晚长,导致很多孩子来看矮小的时候,骨骺已经闭合,失去长高机会。
误区3
孩子矮就是挑食
吃点好的就会长高
在30年前这种情况可能常见,那时候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老百姓的生活还比较贫穷,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矮小的不在少数,但是,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是大大提高,缺乏营养非常少见,除非有其他的基础疾病,而营养不均衡,营养过剩,肥胖的现象倒是越来越多。
所以孩子矮小是不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首先要通过身高别体重来判断,而不是年龄别体重,也就是同样的年纪,身高对应的体重标准,如果体重不达标,是需要考虑营养问题。否则,因为过度喂养、滥用补品,往往导致孩子肥胖甚至性早熟,骨龄增速,最终影响成年终身高。
误区4
孩子现在就长得挺快
长大了一定不会矮
父母中等个,孩子青春期前长得比别的孩子快,粗心的家长可能还挺高兴,现在长得快,以后肯定矮不了。却不知,这些孩子当中可能存在提前发育的情况。
很多情况是家长发现女孩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小学发现变声了才带来看医生,此时孩子确实比同龄孩子高很多,但是一测骨龄已经超出年龄2-3年了,甚至接近闭合,生长潜能严重受损,别的娃后面蹿个的时候,自家孩子已经不长了,造成最终成年身高矮小。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在7.5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10岁前月经初潮,并且伴有生长加速,都应该来医院找专业的儿童内分泌医生就诊,完善相关的检查,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
误区5
矮子骨龄还小
等发育了再治疗也不晚
在骨骺没有闭合之前,人都是一直可以长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骨龄也会增长,而且骨骺的闭合和性激素相关,到了发育的年龄,原先偏小的骨龄会快速追上年龄,而身高却不一定追上同龄人,当女孩骨龄14岁,男孩16岁,骨骺基本就闭合了,也就没有生长空间。
因此,当孩子被正规医院专科医生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宫内发育迟缓,特纳氏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Sliver-russer综合征等疾病时,则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的,到了青春期再干预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卢江文
扫描二维码下载,或者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