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论语)解读小说《大水消息》的开头

2023-07-29 20:00:00   
浏览量 29178

解读小说《大水消息》的开头

■ 陈林森

青年作家李晁的小说《大水消息》,是描写农村留守妇女的。请看小说的开头:

九枝对着晚饭发呆,电话消息就来了,小卖部老板娘一把站到纱门前,也不进屋,兀自喊起来,九枝、九枝。九枝听出是谁,嘴里应一声,是连芳呀,进来进来。

叫连芳的女人不动,门帘把女人的上半截挡了个干净,女人留下口信,七点半有你电话,你男人。

九枝瞧了眼墙上的挂钟,要死,又停了,时间落在上午十点一刻,九枝对门外说,吃过了吗,进来陪我吃点。

门外的女人嘀咕一声,不要忘了。九枝就看见门帘下的半截脚杆作势转动起来,纸片般的凉鞋吧嗒起落,女人走远。

这个开头,不是先交代人物和背景,而是如梁实秋说的“突兀矫健”。九枝为什么对着晚饭发呆?因为心中有事。小说下文补充说:“九枝没有食欲,一碟泡菜和一碗马铃薯汤也没动几筷子。”这说明小说的叙述,一次不要说满,就像家庭困难的小孩分得了零食,不舍得一次吃光,留着慢慢地“舔”。有啥心事?盼望丈夫来电话,又不愿意他来电话,因为接这种“公用电话”没有私密性,老是被店主(连芳的老公)偷听(连带偷窥)。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留守妇女的困窘,也表现了手机普及之前安装在私宅(多为本村小卖部)付费使用的“公用电话”的弊端。

连芳来九枝家,不是串门,不是办事,只是“传话”,也就不必进门。小说把这种“传话”描写得十分纯粹,从而反映农村熟人社会的伦理习俗(熟人见面必寒暄,必客来客气)趋于瓦解,时间与金钱的计较凌驾于人情世故之上。什么叫“兀自”?就是不管屋里有没有人,不管屋里人在做什么,到了门口就喊人,喊完了人就走人。“九枝听出是谁”,她没看到人,只凭声音判断。下文补充:“门帘把女人的上半截挡了个干净”,而这一句又照应上文“小卖部老板娘一把站到纱门前”。“一把”就是不由分说,没有试探,没有迟疑。在对外的大门上安装纱门和门帘,是农村住宅防止蚊蝇侵扰的一种方法,也是保护私密的一种方法。

小卖部老板娘叫什么名字?连芳。她的名字不是开始出现时交代,而是让九枝打招呼时“说”出来,这比开头交代“小卖部老板娘连芳……”要灵活得多,自然得多。

两个女人说话,为什么一个生硬,一个客气?因为前者强势,后者对前者有依赖,她需要前者的呼叫服务,需要她来及时通知自己,不愿意得罪对方。

连芳的话不但简约,而且层次清晰。开头是呼唤,“九枝、九枝”,连呼两声,不卑不亢,待对方应答,才揭晓内容:“七点半有你电话,你男人”。句子简短,内容完整,包括事由(有电话),来电时间,来电人。三要素交代清楚,没有多余的字。老板娘有很强的经济头脑,连“咳唾”都不舍得浪费。

不浪费是不浪费,责任还要尽到,所以临走还要撂下一句话:“不要忘了。”这既是叮嘱,又是告别辞。否则她走得既没有礼貌,又太没有动静。

不仅是简洁,而且句式也口语化,倒装句,先交代事由和时间,再补充打电话的人。比用一个语法完整的句子“七点半有你男人的电话”,更符合生活实际,更有层次。实际上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是由主到次排列的。接电话的时间重要,还是来电话的人重要?当然是时间更重要。如果缺少时间,信息量几乎为零。

九枝为什么敲钟?因为连芳交代了接电话的时间,九枝需要知道这个时间离自己有多遥远。可是墙上的挂钟居然停摆了。作者不是正面描写挂钟的停摆,而是通过九枝的嘴说出来:“要死,又停了。”这就把挂钟停摆这个静态的现象化为了动态,并将客观的现象转化为主观的焦虑,使挂钟停摆的现象有了更多内涵。“又”说明挂钟不止一次停摆,也反映了家庭设施的陈旧、简陋。

回头再说连芳听了九枝的纯属客气的“留饭”,并没有正式的回应,而是“嘀咕一声”,这就很有意思。她为什么要“嘀咕”,她又说了什么?我们可以做种种猜测,总之是对九枝的“虚情假意”的不满,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所以只好“嘀咕”。

“门帘下的半截脚杆作势转动起来,纸片般的凉鞋吧嗒起落,女人走远。”这是连贯的描写,与上文呼应得严密:“门帘把女人的上半截挡了个干净”,九枝只看得到对方的下半截。为什么要说“作势”,连芳的动作多少有些装模作样,但因为九枝看不见她的上半身,只看见其下半截,所以下半截的动作多少有些放大,多少有些因为比例不均匀而变得丑陋。为什么要说“纸片般的凉鞋”?就是家常的凉鞋,非正式的凉鞋,廉价的凉鞋,甚至是一次性凉鞋,因为鞋的主人,不是逛街、办事、串门,传唤电话的服务费仅收一元,连换穿一双正规凉鞋的代价也不值。如果不是门帘的遮挡,凉鞋的细节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如果不是这样写,而是当作新闻、报告来写,老老实实地叙述,开头的这个主要事件(“传话”)可以用一个长单句来概括:

小卖部老板娘连芳去九枝家通知她七点半钟来接她男人打来的电话。

所有要素齐备,只需29个字,而小说开头用了200多字来写这件事,写得十分热闹、复杂、生活化。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描写,什么是细节。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编辑:左丹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