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丨难忘宝山 ——知青岁月琐忆

2023-07-01 09:53:10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8864

□ 吴建忠

  1968年10月23日,是我、也是我们原都昌中学68届初中部全体同学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吃过中饭,我们这群刚刚走出校门,还有些稚气未脱的热血少年,告别母校和亲人,在县人民广场整装待发,奔赴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人民广场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笑声、哭声、叮咛声响成一片。

  下午2时,爆竹声中,一辆辆插着红旗,挂满横幅的大卡车徐徐开出县城,载着我们驶向陌生而又未知的远方……

  傍晚时分,我和我的同学王平海被张岭公社宝山大队的干部和老俵们从蔡岭接到了宝山大队中舍村。

  初到宝山,原县委办资深领导冯上焱和吴先信、陈正华等下放干部已率领原都昌中学67届一批高、初中学长在这里“安营扎寨”。

  当时,江西全省境内的所有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已被省里统一命名为“五七”大军并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准军事化管理。

  公社设连部,大队为排,宝山排下设中舍和樟树两个班。已携全家落户宝山的下放干部陈宇鹏和吴先信被任命为连长和指导员,宝山排的排长是下放干部陈正华。

  下放干部上调和流动性比较大,在下放最初的几年里,先后有十余位国家干部、教师和医生身份的带班干部与我们同吃、同睡、同劳动,陪伴我们成长。

亲情

  20世纪60年代的宝山,是一片荒凉、贫瘠的土地,老百姓生活困难,大部分村民住的都是土砖房。但尽管如此,却民风淳朴,勤劳善良。

  特别感人的是,在生活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就如同久别的亲人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极其关照,哪怕自己吃糠咽菜,生产队始终确保我们知青食堂有足够的粮油供给。

  特别是吴绍财、吴绍其这两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大队干部,更是将我们当作自家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各种关怀。

  正是有了乡亲们这份浓浓的亲情,才让我们顺利走过最初那段忐忑不安而又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光。

磨砺

  要从过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里娃,转变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新农民,这确实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个中艰辛难以言说。

  此时我们的生活方式是集中食宿,分散劳动,而集中生活首先要面临的是砍柴、种菜、做饭等一系列问题。

  那时,我们的生活是极其清苦的。记得当时8个知青轮流下厨,有一次食堂轮到我做饭,实在没有菜可以下锅了,我洗干净仅有的一把苋菜放点油盐,煮了一盆红红的苋菜汤,8个人围着桌子就这么解决了一餐。还有一次吃南瓜,因为菜不够,我们是连瓜带皮带瓤一起煮着吃,其实这种窘境在当时已是常态。

  在参加生产队农业劳动方面,对我们而言那就是更大的磨练了,在那个年代,农村还是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劳动靠的全是犁耙水车、肩挑车推(独轮车),这些农活看似简单,却很有技术含量,靠着乡亲们的言传身教,我们大部分知青都在不长的时间里掌握了这些农活技术。

  记得当时生产队建仓库,急需石灰,我的知青战友蔡锦健主动请缨,和村里几个壮劳力一大早各推一辆独轮车到几十里以外的湖口县去买石灰。

  当晚,看到夜色中小蔡满身尘土、汗流浃背地推着那满载300多斤石灰的独轮车进村时,我们这群知青和村民无不为他喝彩。

  这事感动了社员群众,也传到了公社和连部,连部把这当成典型事例在全连进行了表彰。

蛇患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冬眠的蛇类也开始活跃了,这天,突然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地处云天坳下的樟树班的胡水梅同学在屋后菜园摘菜时,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

  这次事件排长陈正华非常重视,第二天即组织两个班一起开会。带班干部吴兆河介绍了毒蛇的危险性和防毒蛇的要领,并着重强调上山砍柴时务必要特别警惕一种叫“竹叶青”的毒蛇,这种蛇一尺见长,全身青绿色,毒性极强,若被咬,几乎无生还希望。

  我们闻之色变,即问那万一被咬了怎么办?吴兆河答:“咬哪剁哪,还要快。”

  岂料此话竟一语成谶。

  端午节后的一天上午,班里的男生集体到犁壁山砍柴,突然身后传来蔡锦健一声惨叫。我转身一看,只见小蔡柴刀掉落一旁,脸色苍白,右手死死握住鲜血淋漓的左手食指。不待我发问,小蔡告诉我们,他被竹叶青蛇咬了,看我们既恐惧又担心的样子,他告诉我们,他已剁掉被咬的手指尖。

  原来,就在刚刚,小蔡被蛇咬的一瞬间,想起吴兆河的告诫,求生的欲望,本能地驱使他砍下被竹叶青咬了的右手食指指尖。我们立即帮他草草包扎,搀扶着他下山并直奔张岭医院,医生处理完伤口,闻听经过,直夸小蔡勇敢果决,措施得当。

  是的,在生命面前,一小截手指又算得什么?所谓 “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就是这个道理。

  此后数十年,当初的场景一直萦绕于心,几年前,我还写了一篇《断指求生》的小文,发表在“今日头条”上,是为纪念。

修渠

  1969年隆冬,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当时的县革委动员全县十万民工齐上阵,奋战60天,实现百里渠道全线贯通,我和我的知青战友也随着我们生产队的民工参加了这场“战役”,当时我们的工地在盐田公社丹山大队的山坳里,我们每天起早贪黑,顶风冒雪,挖山挑土,奋战不止。这次水利大会战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通过几年的磨炼,我们真正完成了从城里娃到新农民的角色转换,获得了社员群众的认可。期间,高中毕业的女同学陈微微更是以其出色的表现和骄人的人格魅力,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并被树为先进典型。

安置

  转眼,时间到了1973年,国家出资为我们宝山知青排修建了一幢知青宿舍,使我们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

  但随着这几年或招工回城,或应征入伍,或推荐上大学,或嫁人从夫,特别是随着“五七”大军名号的取消,此时几乎所有下放(带班)干部都已奉调召回,知青班再也不像以往那样热闹喧嚣。

  新的宝山大队领导对我们剩下的几位知青极为关心,本着发挥我们各自特长的原则,几乎全部给予了安置,其中两人担任医生,四人担任老师,一人担任工厂会计。

返城

  1978年,我们终于迎来了知青返城的大潮。

  这一年,我和费宝琳、邵斗安、沈春芳4位最后的坚守者,终于拿到了招工或高考入学通知书,离开了我们深爱的第二故乡——宝山。

  感恩宝山,他以宽厚的胸怀,纯朴的情感接纳了我们,并陪伴着我们走过了十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今日的宝山早已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但我心依旧。

  回望宝山十年:

  犁壁山下,燃烧着我们青春的激情。

  云天坳上,流淌着我们辛勤的汗水。

  曾记否?

  夜色里,大山深处,我们打着灯笼火把,为了失踪遇险的知青战友,彻夜搜救。

  寒风中,蔡岭街头, 我们怀着一腔怒火,揪住祸害女知青的流氓色狼,一顿胖揍。

  当然,同样忘不了的,还有那虚幻的梦想和青涩的初恋……

  谨以此文献给那段青葱岁月。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