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九江丨一位共产党员的执着情怀 ——读熊六淼同志《回忆录》有感

2023-05-26 11:32:40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8909

一位共产党员的执着情怀

——读熊六淼同志《回忆录》有感

□ 李桂庚

  熊六淼,我曾经的老领导,亦师亦友。2023年1月11日,熊六淼同志因感染新冠病毒离世,噩耗传来,我悲痛不已。

  熊六淼同志生于1934年2月,享年89岁。熊六淼同志系九江县(现柴桑区)狮子镇鸡岭村人,1953年入党,在参加工作的43年中,大部分时间在乡级基层担任实职,他吃苦耐劳,真抓实干,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望。

  熊六淼同志克己奉公、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他的为人处事和办事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年届80岁时,他写下了一部数万字的《回忆录》,循着他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的真情告白。我在他身边工作多年,凭着我的所见所闻,我感受到了一位老党员的执着情怀。

  出身贫寒,少年立志闯乡关

  熊六淼出身于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长年给地主家打长工或者卖短工,用尽心血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长年积劳过度,患上了慢性疾病,家中无钱医治,最终因病情恶化,殁于1934年7月,那时的熊六淼还不到半岁。母亲带着三男两女,艰苦度日,田地是租种地主家的,每年有收无收都要向东家交粮,租种的田有8亩,地有18亩,可谓负担不轻,母亲带着长子和长女辛苦劳作,艰难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尽管家庭贫困,他母亲深知供孩子读书的好处,节衣缩食让小儿子熊六淼读了7年私塾。熊六淼自幼聪明好学,练得一手好字,这为他成人和今后参加工作开辟了一条坦途。

  熊六淼的外公生有一男一女,舅舅王金旺思想进步,随后参加红军,1930年英勇牺牲。之后,九江县民政局颁发了烈士证书,并为烈士修了墓立了碑。

  有着红色基因的熊六淼,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要为穷苦百姓谋福祉。尚未成年的熊六淼跟着本村人,挑着一百斤的石灰上庐山,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挥汗如雨。好不容易登上庐山,看到达官贵人挥金如土,而穷苦百姓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14岁的熊六淼暗暗立志,要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二年,工作队推荐他担任儿童团团长。1953年,他当了龙岗乡不脱产的副乡长和团支部书记,随后当了互助合作社的社长,由此进入了乡镇基层干部队伍。

  群众利益,时刻牢记在心上

  熊六淼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样几件事:

  1966年,熊六淼从县委机关到狮子公社任党委副书记,1968年狮子公社革委会成立,他担任革委会主任,在调查中他发现,雨林地区缺水严重,旱灾到来,雨林及周围的几个大队大片稻田严重减产欠收。在公社党委统一思想后,他和公社、大队干部带领1700多名民工兴建雨林水库,天寒地冻,他们起早摸黑干,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一样挑土筑坝,几个月都没有回家,春节时,他和留守工地的民工一块过年。大干一个秋冬,保质保量地建成雨林水库,解决了雨林、青山、牌楼三个大队的数千亩农田用水,粮食生产实现了稳产丰收。

  深入基层调研,和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是熊六淼的工作作风。在马回岭公社任职时,他了解到马头水库的下游开挖渠道的引水工程不到位,近10个大队的农田因缺水而欠收,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短缺,迟迟没有动工。熊六淼到任后,亲自上阵带领干部群众打响了一场开渠引水的人民战争。近万名劳力上阵,在渠边安营扎寨,逢山开路,隔垅堵岔,低洼处建渡槽,广大干群奋战一个冬春,从马头水库至分水岭开出了一条20多里长的环山渠道。他们又藤上结瓜,修建了一座群英水库,两项工程按时按质竣工,实现了当年建渠当年受益。

  在沙河公社蛟滩湖内有一片土地,既不能泄洪又不能排涝,一旦山洪暴发,湖内大片农田被淹,农民劳而无收,熊六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下决心带领群众根治水患。他亲自领队,动员干部群众齐上阵,遇山打隧道,低凹架渡槽,拦湖开河,奋战一个冬天,开挖了一条7里长的泄洪排涝的河道,并将外面堤坝加高加固,从而确保了湖内农田稳产丰收。

  急难险重,身先士卒挑重担

  熊六淼能干事,会干事,而且能干成事,这一点在九江县的干部群众中是有口皆碑的。

  1970年至1971年,庐山南山登山公路开建,由都昌、彭泽、星子、九江县等5县集中会战,九江县承担的任务是在悬崖峭壁上炸山开路,全长4.5公里,任务十分艰巨。县里任命熊六淼为修路总指挥,组织抽调全县5000多名强壮劳力参战,铁、木、篾、泥、石五匠在工地安营,放炮炸山取石铺路,一时间红旗招展,炮声隆隆,仅开山用的炸药就达50多吨。在悬崖开山炸石,安全放在第一位,奋战4个月,路面、桥梁、涵洞、护坡等全部工程竣工,没有出一起安全事故,经省、地验收,确认九江县工程完成的时间、任务、安全、质量等成为全山工程会战第一名。在通车典礼大会上,省领导在主席台伸出大拇指,赞赏九江县。

  九江县十万劳力齐上阵,建设10万亩杉木用材林基地的壮举曾轰动全省。1973年,熊六淼任九江县农林垦殖局局长,他深入调研,带领技术人员跑遍了全县的山头全面勘测,规划蓝图,经中央批准,九江县列入国家造林计划,全县垦山造林、林场建设、防火道、苗圃、机耕车辆等设备配套全部由国家计划拨款,县农林垦殖局组建了机耕队,成立了科技指导组,造林整地实现全垦,划线抽槽、打洞,兜兜下基肥,做到栽一棵成活一棵。县农垦局在新城镇试点,建立青龙片4000亩大面积杉木用材林试验基地,县委在沙河天坡村建立试验林,全县总动员,十万劳力垦山造林,林业部和省领导一批批来九江县林区参观指导。数年后,林区仅间伐收入和经济林收入就富裕了一方百姓。

  危困企业,因厂施策寻良方

  1978年,熊六淼任县二轻工业局局长。二轻工业前身是手工业联合起家,资格老、厂子小、家底薄,财政不投资全靠自己创收自支,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力量的前提下,熊六淼因厂施策,分别治理,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广开门路,开辟新的生产途径,实现了五年大变样:通过技术改造,由传统手工操作生产单一产品改为机械化一条龙流水生产线,全县新建和改造车间厂房1万多平方米,实现了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县二轻系统办起了家居、服装、五金、油毡、刨花、钟盒、海绵、针织、席梦思等10多条生产线;瞄准市场空白开发新产品,由自身设计制造的小五金用具、多种型号钟盒、皮革、针织服装、席梦思、刨花板、松木防腐、多型号海绵垫席等投放市场后广受欢迎;引进资金、人才、技术、设备,几年来,仅引进外地投资和职工个人集资,每年就达近百万元,全系统选用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各类人才200余人,从国外引进席梦思生产线,从上海、江浙等地采取请进来、派出去,挂钩学习技术等方法,培养了一大批熟练的一线工人。

  因企施策,分而治理,通过外引内联、挖潜改造,企业呈现勃勃生机。几年来,全县改造了6个老厂,兴办了6个新厂,投产后生产经营蒸蒸日上,税利年年递增,二轻系统进入蓬勃发展的全盛时期。全系统每年还增员100~200人,大批青年工人进厂,改善了队伍结构,提高了生产力,缓解了就业压力。

  重视人才,放手启用“小字辈”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人才是企业兴旺之根基。1984年,熊六淼调任县经济委员会主任,县经委的前身是撤销工业局、机械局、二轻局和小经委四个局委合并的大经委,升为副县级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县办工业普遍不景气,有的面临倒闭的风险,如何破局?熊六淼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入手,大胆启用“小字辈”,让学有专长的科技人才担任企业的领军人物。县味精厂因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在调整班子中,熊六淼启用一位学化工专业的大学生任厂长,上任后,他带领干部职工自力更生大搞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企业走出困境,由亏损转为盈利,年上交利润120多万元。开发城门乡铁门坎金矿,一无资金,二无设备,县里启用一位学冶金专业的大学生任矿长,他带领全矿职工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改造提升设备,一年后向县财政上交黄金千余两,还吸纳了320名工人,在县城新建了办公楼和职工宿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熊六淼用人的原则,对年轻干部的使用放手放心,在这方面我有切身体会。1978年,我所在的社队企业管理局并入二轻局,当年年底召开全县二轻系统职工大会,需要采写一批企业先进典型,熊六淼把这个任务交给我,那时我才30出头,我白天下厂采访,晚上写稿,半个月时间写出了21篇典型事迹材料在会上交流,获得与会同志的好评,有的稿件还被省电台采用。我一战成名,以后参加县三级干部会材料组,参与起草大会报告和编写先进典型材料。1982年5月调入九江日报社,开启了我长达25年的记者生涯,我先后任报社社委委员、副社长、总编辑。回首往事,熊六淼是“伯乐”,是我的恩师。

  1984年,我先后多次到九江县水泥厂采访。这家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产量由原来年产2000吨增至8万吨,水泥合格率由原来的50%上升到100%,经济效益由原来的亏损98万元到年盈利400多万元,究其原因是该厂尊重知识、启用人才,提拔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的一名大学生担任副厂长,主持全厂的技术改造,大胆启用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人才,将他们安排到各个部门挑重担。1984年6月14日,江西日报以《九江县水泥厂厂长李荣淦治厂有方,识才用才育才,企业发了大财》为题,将我采写的消息刊发一版头条,并配发编读漫议:《说求才若渴》。当年9月8日江西日报又将我采写的《选准苗子,先搭梯子,再压担子,九江县水泥厂大胆启用“小字辈”》,刊发一版头条,并配编读漫议为“小字辈”说几句话。在短短三个月内,江西日报为九江县水泥厂连续刊登两个头版头条,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九江县水泥厂被列为全省技术改造先进单位,厂长李荣淦被授予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九江县办工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结出的又一硕果。  读罢《回忆录》,我掩卷沉思: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限的,“回忆录“诠释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执着为人民谋福祉的炽热情怀。  谨以此文悼念为九江县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熊六淼同志!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