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九江样板”

2023-02-02 14:57:23   九江日报
浏览量 29176

   “这时候施肥可以提高果树抗寒能力、积蓄营养,提高有机质含量。如果冬肥施用不及时,会极大影响产量。”今年1月上旬,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柘林镇、巾口乡的农户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给果树施冬肥。近年来,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柑橘、脐橙产业,通过打造柘林镇万亩柑橘产业园、巾口乡万亩脐橙果蔬产业园,让当地农户靠着勤劳和技术实现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2年,我市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一手抓底线,一手抓示范”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见实效。如今,广大农民正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让阳光洒遍赣鄱大地、让乡村迸发勃勃生机。

凝聚最大合力 守底线防返贫

  2022年9月,因大病导致生活困难的德安县林泉乡大溪畈村村民周善枝申请到了“防贫保”。“防贫保”可帮助脱贫群众建立起防止因病、因灾、因学等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方式之一。2022年,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及易地搬迁后扶政策落实,以最大合力促进脱贫成果巩固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防返贫监测对象2900户9708人稳定消除风险。

  上下联动强推进落实。制定《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九江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主体职责清单》等,层层压实责任。先后6次召开全市性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及时采取针对性举措应对疫情旱情不利影响,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创新机制抓监测帮扶。健全常态化摸排机制,落实县、乡、村每月例会制度,以“集中排查+宣传指导+专题调研+实地督查”方式,落实精准化帮扶措施。持续推进市领导挂点、单位定点帮扶和对口帮扶工作,全市共有各级驻村第一书记692名、驻村工作队员1370人,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动员企业在重点村发展产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消费帮扶。

  创新方式助稳定增收。针对乡村振兴领域经营主体推出“九派裕农通”,实行“免抵押”融资担保服务,目前报送三批次“白名单”180家企业3.7亿元贷款;帮助13.02万脱贫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实现就业。

激发最强动能 抓发展促振兴

  今年1月初,时值寒冬腊月,修水县西港镇马祖湖村农产品电商中心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作人员娴熟地将农产品打包、贴单。2022年,该村通过“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发展特色农产业,同时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成立村集体占股100%的农业开发公司,市场化运营,全年仅销售大米就达到100吨,还有宁红茶、土榨菜籽油、菊花等十余种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一举获评修水县先进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马祖湖村走出了一条“集体有收入、百姓得实惠”的强村富民之路并非偶然,2022年以来,我市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市场化手段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并确定“34111”收益分配机制,有效激发乡村发展动能。都昌县岭东社区、永修县三溪桥村和杨垅村、共青城市青山村和观音桥村5个示范村发展循环水养鱼和肉牛养殖项目脱颖而出,有效促进农户增收。

  为持续做强产业支撑,我市还从加快推进“一乡一园”建设提档升级、持续加大带动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用好用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深化消费帮扶行动等方面入手,深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全市累计引进建设了扶贫龙头企业200家;共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7387个,联结脱贫户和监测对象2.37万户;全年小额信贷4.13亿元,联结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07万户。

汇集最优资源 树典型广示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具体实践,着重打造一批“九江经验”,力争串点成线、集群连片。

  武宁县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这是积极推进示范创建的典型成果。我市努力用3至5年时间,在全市重点打造2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对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整体推进县、重点帮扶县“三类县”,以及682个省市县重点帮扶村,加大分类指导和统筹推进力度。扎实开展第一批6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以及省级乡村振兴样板示范乡镇、村创建,并认定第二批140个市级示范村。

  瑞昌市光明村通过整合民生服务各方面资源,打造集乡村防贫监测、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社会治安等为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其方便快捷的特性赢得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这是探索推进数字乡村的生动实践。我市通过印发试点方案,分类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应用平台。乡村平台以“简洁、实用、便民”为主,其中市县平台具备“展示、预警、监测、调度、服务”五大功能。

  柴桑区城门街道新建的城门乡贤馆内,围绕“乡土乡情乡愁”主线,集中展示八类乡贤先进事迹,大力培育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这是稳妥推进乡村治理的细化举措。我市以建立健全具有九江特色的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乡村治理体系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村“说话人”作用,把“五老”“乡贤”等“请回来”“用好来”。

  在全市上下高标准高质量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九江样板”的带动下,各地乡村正以“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乡风好”的形象阔步新征程。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