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桓伊:横笛三弄绕匡庐 (中)

2022-11-22 19:00:00   
浏览量 29654

桓伊:横笛三弄绕匡庐 (中)

■ 梅曙平 李志华


梅花二弄:东林晚钟话前缘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霜落清静的时日,漫步古寺,深沉悠远的钟声一阵阵地传来,悠然入耳。这光景,月光映照在虎溪之上,水白如练,潺潺地流淌。唐代大诗人李白描摹的山寺月夜图,令人在吟哦中,顿然想起一僧一儒两个东晋人物:慧远与桓伊。

东晋太元四年,高僧慧远率领弟子数十人南渡长江,打算去罗浮山广度群伦。路过江州时,顿觉青峰解语,绿水知心,遂停下了天涯行脚,在庐山的峰岭之间攀登流连。远公一行巡视至庐山北麓,发现有一方净土北负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存塔基,足可以息心敛影,在山水自然中潜心修行。当下决定驻锡庐山,于此地建造龙泉精舍,发心弘扬佛道。

慧远置身在清静的山水之中,安顿了多年来在烽火硝烟中不停驿动的身心,在石门涧建起了龙泉精舍,开坛观想念佛,弘扬佛法,把“念佛三昧”当做功力易进的第一修持方法,身体力行,大力倡导,大受僧俗的响应。一时间,接踵而至的门徒投迹庐山,追寻慧远而来的脚步风雨无阻。这段时间江南的四大才子云集石门涧,朝廷文官武将、地方大小官员纷纷前来拜访。还有那山野隐士、风流名士与各地僧众俱都集结于龙泉精舍,同慧远法师咨询、探讨世间的“生、老、病、死”之因果关系。真个是人缘广结,香火鼎盛。龙泉精舍原本简陋狭小,生徒与客人日渐增多,便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腾挪不开。驻锡西林的慧永对慧远道:“而今四众弟子皆羡名而来求佛问道,若能建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方能海纳四方普罗大众。”慧远道:“师兄言之有理,只是我初来乍到,虽说广结人缘,终究不便向本地檀越启口,建庙银两恐一时难以筹措。”某天,温润敦厚的慧永便与江州刺史桓伊提及这件事。慧永诚恳地说:“石门涧龙泉精舍的确不能容纳日日递增的僧俗大众,意欲兴建一座正规的寺庙,特请刺史助一臂之力,不知是否可以采纳?”桓伊听后连连点头,并说:“慧远法师乃是道行精深的高僧,他来到江州之后,我还专程拜访过他,交谈甚是投机。况且前不久还为江州百姓求得喜雨,本当报答。如今他既有此愿望,自当鼎力相助。”慧永大为欣喜,心中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东晋大元九年,桓伊在西林寺的东面选定一块风水宝地,从江州府库中拨出一部分银两,以资助慧远法师建东林寺。只是战乱方休,江州百废待兴,加上刚刚遭遇旱灾,官库也不富足,只能解决一大半的银两,差缺仍然很大。慧远法师便率众弟子亲自动手,出坡劳动,平整道场、庙基,好将有限的银两用于兴建佛堂和大殿,至于厢房、膳室、伙房等,暂且以竹木茅草搭盖。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开始着手夯基实础,构造重阁,搭建僧坊。慧远在襄阳曾协助道安建造檀溪寺,对于寺庙建筑见解独到,故而专门负责寺院一应规划。桓伊身为江州刺史,担任总监工,分调指派,一呼百应。二人尽心竭力,寺庙建造如同春起之苗,日有所增。整座东林寺一共建造殿、厢、塔、庑三百一十余间,规划宏远,堪称江南名刹。这座丛林纳山川大势于须弥,融草木灵性于浮屠,在选定的地方,让佛法渗透进自然万象的肌理。寺庙南朝香炉峰,有团聚之象。门前虎溪蜿蜒盘绕,川流不息。寺院背倚崇山峻岭,形成了山寺一体。纵观其建筑,有大雄宝殿、观音殿、五百罗汉殿、藏经阁、放生池等等。大雄宝殿在一株株罗汉松的掩映下,显得雄伟雅观,浑天独厚。阳光明媚时,金碧辉煌,独具佛家大道的气韵。钟鼓楼为四方重檐的殿阁式,蕴涵天绝,色彩斑斓,极为雄伟壮丽。沉浸在晨钟暮鼓声中,整个寺院氤氲于一片肃静而祥瑞的气息,叫人去者无念,过客往返,心中无惋,一切自有定数。

东林寺的建造过程中,还有许多故事和传说。传说之一:东林寺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虬枝盘结、树影婆娑。传说此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本名为“罗汉松”。有人亦将它誉为“庐山第一松”。据传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

传说之二:建寺之初,慧远大师为筹集木材而发愁。一日,远公寐至夜半,梦中忽见一位自称庐山之神的白须老人对远公言道:“此处幽静足以栖。”当天夜里,天空忽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等到天明的时候一看,殿前的方池中已涌出了许多上好的木料,顿时解了建造寺庙的燃眉之急。人言这是慧远大师诚心鉴于天地,德行有感于神灵,故有神助。后来,慧远大师以此木料所建之殿堂就命名为神运殿,涌出木材的那口池塘就叫出木池。

传说之三:东林寺玉佛楼后,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作“聪明泉”。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行至山脚,见有此处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便于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往后,许多到东林寺览胜的客人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

传说之四:建造殿堂,需要大量坚挺笔直的楠木与雕刻佛像的樟木,甚至连粉刷墙壁的沙灰,皆要自外地采运。为此,慧远法师深感不安。如果主殿建不起来,如何对得起热心相助的桓伊,又如何对得起众多义务出工出力的江州弟子?

慧远法师心情忧郁地离开工地,缓步走过虎溪桥,抬头瞭望高耸的罗汉峰,就像是一尊巍峨的菩萨造像。慧远不禁心中一动:何不祈求弥陀佛祖相助?当晚,皓月当空,慧远在龙泉精舍门前摆起了香案,领着数十弟子虔诚地诵念金刚经,众人一念地祈祷佛祖加持,令各路山神前来护法。霎时间,东林寺上空顿然风起云涌,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之后,大雨滂沱。第二天拂晓,雨止风歇,众僧人来到工地之上,只见木材堆积如山,一堆堆的青砂、白灰堆积成丘。众人心里霎时雪亮:慧远法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佛祖显圣,山神护法,大殿梁柱之用,自此无忧。

这般传说,在百姓中口口相传,寄托的是恩泽江州、福庇百姓的美好愿景。佛说:因果不能改,智慧不能给,真法不可说,无缘不能度。实则是桓伊加持,百姓助缘。慧远带领僧众,缔构伽蓝,剃草开林,增卑架巘,夷峻筑台,疏峦抗殿,因此建寺速度飞快,得以万事俱备,这才有了“出木池”“鬼垒墙”“神运殿”之胜迹和传说。一个个传说激活一座山的灵气,一位思想先觉者与一位身体力行者,则影响着一批有天生悟性、慧根深厚的感动人群。东林寺也因此具备了兼有史学、人文的名寺特质。这些传说故事也因之保存着许多佛教珍贵的发展史、生命史,述说着亘古不变的向善、培福、增慧的人文梦,传递着汉传佛教传统的伦理道德准则与价值观取向,充满了佛学、哲学、美学、生态、文学的智慧,包藏着极其丰富的个人修心、修性、修为的自律、自净、自尊能力体系。

东林寺落成那日,桓伊但见山峰仪形九叠,峻竦天绝,东林寺背负莲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尤尽林壑之美。又见那逶迤的飞阁,秀出干霄,延褒层轩,鳞次栉比,心中大感欣慰。他充满了虔诚地念道:“阿弥陀佛,总算完满了一件功德。”

自此,慧远驻锡东林寺三十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潜心佛学,广弘佛法,阐扬佛理,著述佛书,形成众僧云集、四海同归的泱泱气象。太元十五年,慧远见机缘成熟,遂邀集息心贞信之士百有二十三人,其中高贤十八,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白莲社。远公的莲社以同修净业、共期西方为宗旨,熔释、儒、道于一炉,开佛教中国化之先河。桓伊资助建造东林寺时,可曾想到以东林为中心的庐山,自此成为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远公倡导的弥陀净土法门,后经历代高僧发扬光大,东林寺成为了净土宗的开山祖庭。

东林晚钟,随风飘送,一期一会,如始如终。慧远与桓伊联袂在庐山创建的东林寺,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化的雏形。慧远在东林寺创立的净土宗,却在中国佛教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未完待续)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