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变】黄花镇:小村落里“乡愁”变“乡恋”

2022-10-10 09:28:32   
浏览量 30736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随着秋风渐起,行走在黄花镇马路村上屋张“溢香园”的石子路上,扑面而来的桂花香格外浓郁。十年前,脚下的这块土地还是村民家废弃的老屋。如今,已然成为周边村民家的后花园,茶余饭后,逛逛园子成为很多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不再羡慕城里的绿地和公园,也不再焦虑家乡小村落里破败落后的景象,而是非常感慨小村落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图片


环境越来越好,村庄变美了。20世纪90年代推行“移民建镇”后,大部分村民都在村里规划区域内建了新房,老村的一些房子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逐渐变成残垣断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乡村环境向干净整洁和美丽宜居转变,老村一处原来被私搭乱建的棚子、猪圈和垃圾堆占据的公共用地,被改造成了小游园,建了花坛和公厕,安了健身器材。原来村口杂草丛生的地方,被打造成一个乡村大舞台和生态停车场,水塘边的休闲长廊尽头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八角亭。干净整洁的柏油路左侧,一条绘有各式古色古香的版画,并配备老式自行车和电话机等老物件儿的“童年回忆墙”尽收眼底。“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童年的记忆,是故乡的溪流,是牛背上的歌,是树尖上落下的纸飞机……”童年回忆墙上对“乡愁”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



图片


收入越来越高,生活富有了。一块块高标农田错落有致,透亮的河水灌满田畴,有农民在田间投放幼虾,有农民挑着秧苗走在田坎……这是上屋张村民苦心经营的诗画田园。十多年前,村里大部分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求学,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孩童,田地逐渐被撂荒,地里刨不出收入,不少家庭被列为“贫困户”。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政府积极推进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将撂荒土地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引进稻虾共作项目,吸引村民承包农田种稻养虾,每年3月整田插秧、投放幼虾,6至7月捕捞成虾,8至9月收割水稻,如此循环轮替,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贫困户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富足。



图片


乡风日趋文明,人心变齐了。马路村上屋张虽以一种姓氏命名,但也杂居了不少其他姓氏,小时候各家各户日子都难,谁家牛把别人秧苗啃了,谁家鸡跑到别人菜园子里啄菜了,村子里时常不是小吵就是大闹,邻里之间关系显得不那么融洽。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内外兼修,既要扮实乡村环境这个“面子”,也要做实乡风文明这个“里子”,村口高高耸立的家规家训墙上整齐排列着“修身不可不诚也、人子不可不孝也、天伦不可不重也……”等警世名言,村民们在散步的时候能够随时看到。孩童玩耍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家规家训印在脑海中。乡村大舞台成为晚饭后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大家互相指导广场舞动作,聊聊家长里短,谁家有事吆喝一声,全村都去帮忙,村民之间再也不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变得关系紧张。



图片


什么是乡愁?乡愁是一种追忆和向往,当人们世代生活的村庄发展得越来越好,当他们的故乡逐渐变成别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他们依然会坚定地选择留下来,少小离家的“乡愁”就变成了守护家乡的“乡恋”,他们愿意用双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来源:九江彭泽发布)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