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九江历史上的旱灾(下)

2022-09-12 19:14: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964

image.png

九江历史上的旱灾(下)

■ 崔若林

抗旱之纪实

抗旱工作关系到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九江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前为地委、专署)把抗旱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抗灾的指导方针,坚持加强蓄水工程建设,建立抗旱组织、筹备抗旱物资,领导全市人民进行抗旱斗争,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巨大的成绩,极大地减轻了旱灾所造成的损失。

1961年6月中旬后一个多月里未下雨,旱情在九江全区各地迅速蔓延和扩展。中共九江地委召开由各地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电话会议,当机立断地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千方百计、不惜任何代价投入抗旱。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工人学生4000余人,下乡支援抗旱。工交系统的16个单位抽调出电动机5台,水泵9台,技术工人81人投入抗旱。地区地质勘探队的5台水泵也拿出来支援抗旱。九江市城区还组织医务人员和市越剧团演员到抗旱第一线,做好抗旱人员的医疗服务和慰问。

1978年九江市发生的历史罕见的旱灾,从伏旱开始到秋旱、冬旱,直至第二年春旱,时间之长,旱象严重,是历史上少有的。全市受旱面积达92万亩,其中棉花35万亩,早稻53万亩。都昌、彭泽、修水、永修等县旱情严重。面对干旱,全市在抗旱中组织了十几万人上阵。投入各种抗旱机械8750台(套)共17.58万匹马力,人力水车3.29万部,拦河筑坝2971处,打水井7264眼,新开渠道980公里。并组织人工增雨,九江县(今柴桑区)于8月2日在沙河街设炮点,发射炮弹26枚,仅在15分钟内,港口、永安、赛城湖等地分别降下20~30毫米的喜雨,群众高兴地说:炮击催云雨,十里不同天。都昌县大港水库组织500余人抢修渠道,并将原填方渠道4000余米改用水泥预制块护砌,提高水的利用率,灌溉面积由3万亩扩大到4万多亩。武宁县城各机关单位还把自己生活用水的部分水泵拆下来去支援农村抗旱,该县为了解决红旗水库等19座小型水库取底水抗旱问题,组织1000余名劳动力奋战3天,延长西干渠300余米,开挖新渠12华里,使水源已经枯竭的路口乡2个村解决了干旱灾害。彭泽、瑞昌等县棉区,在水源困难的情况下,一面挑水抗旱,一面发动群众捞湖草、割青铺盖棉田、保丘抗旱。不少地方在地面无水可引灌的情况下,根据地下水位的特点,打井挖泉,开辟新的水源,使抗旱斗争深入持久。全市共挽救了各类受旱作物面积189万亩。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严重旱灾出现之年,各地都以民兵为基础,党团员为骨干,组织抗旱队伍,实行一把锄头放水,小旱以户为战,大旱则以乡、村、组为单位集中连片作战,并组织机具群,以三、四级乃至五、六级接力提水,甚至桶、瓢、盆都用来抗旱,群众称之为“虎口夺粮”。为了加强抗旱,市政府还成立了人工降雨领导小组,由九江军分区和九江气象局组织实施。1986年开始有了人工降雨炮,至1994年发展到28门炮,辐射全市人工增雨。同时,每遇大旱,市政府积极组织工业让电,汽运让油,水电站让水,大力保证抗旱用水。

1988年7月,全市各地均遭受严重旱情威胁,是自1978年以来10年间持续时间最长,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次大旱,全市受旱农田总面积达100万亩。大部分地区早稻减产,数十万亩晚稻无水,产棉区的棉苗干枯。7月25日,市委、市政府领导率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检查组边察看灾情,边实行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检查行程746公里,到了7个县28个乡,察看水库、渠道、旱地几十处,现场拍板解决或答复了各地反映的水利纠纷,抗旱贷款,机具、电力和柴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彭泽县在28万亩农田受旱的情况下,县、乡干部全力以赴深入农村,实行“定领导、定面积、定时间、定任务”的措施,有劳力8万,机具1211台(总马力2384匹马力),水车6439部和水桶19184担投入抗旱抢插、保苗,缓解了大部分旱情。由于各地抗旱措施得力,把旱灾的危害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1992年全市各地久晴不雨,旱情严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十几万名群众奋战在抗旱第一线,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大力支援,抗旱抢插二晚,抗旱确保棉苗。全市开动柴油机4127台53611马力,电动机1083台47359千瓦,人力车25968部,抗旱面积达64万亩,占受旱总面积69.5%。地处丘陵受旱严重的都昌县,坚决克服等天下雨和惜工惜本的思想,决心大战卡脖子工程,县委主要领导包干了大片,五套班子其他成员带领县直机关210名干部,深入抗旱第一线,组织和推动抗旱。武宁县组织30多个委、办、局级干部到抗旱难度大的乡村,蹲点包干,实行“包组织抗旱劳力、抗旱机器、抗旱物资、抗旱面积”的四包责任制,收到明显效果,全县受旱面积12万余亩,就有9.8万亩及时浇灌了“救命”水。

沿长江的瑞昌、九江、湖口、彭泽县和庐山区(今濂溪区)党政领导,紧急动员,抗旱保苗。针对当时农村劳动力分散的特点,为做到合理负担,合理用水,实行以灌区为单位,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调度、统一负担,统一收费的办法,扎扎实实地组织抗旱。为了广开水源,沿长江5县(区)从长江开闸放水达4200余万方,做到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抗旱的积极性。

靠修河、潦河下游重点产粮区的永修县主要领导“躬身下马”,全县各行各业实行联合作战,县农行、商业、供销、物资、供电、农机等部门纷纷出人出物出钱,投入抗旱,送货、送油、送贷款到户、到机、到泵房,各级干部齐上阵,家家户户参与抗旱抢插二晚,全县完成二晚栽插面积6.1万亩。

相关链接:夜读九江丨(钩沉)九江历史上的旱灾(上)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