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小故事︱九江三中刘卫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

2022-05-07 15:14:38   
浏览量 32173

成长就像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方向、速度和力量,尽管方向各异,有人是勇进的急流,有人是涓涓细流,每个人都在奔赴自己的远方。

15岁到18岁,高中三年,是孩子们充满希望与幻想的季节,也是孩子们需要师长们陪伴和鼓励的季节。与孩子们相处七年的光阴中,一股信念在我内心根植——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做自己。

成长的启航:多一种理解,引导学生在迷茫焦虑中找寻自我

高二下学期,有个孩子情绪特别低落,总是在角落里安静地坐着,不爱说话也不爱笑,上课也提不起劲儿,浑身散发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无力感,好像随时都会被这种情绪吞噬掉。显然,学习状态不好,上课没有效率,作业也是一塌糊涂!有天晚上快十一点了,我收到了班主任发给我的一条信息说,孩子爸爸问作业能不能缓缓,孩子写了很晚还是没写完,孩子在家边哭边写! 还有一次,改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她同一本作业前后的字迹很不一样,我就在作业本上问了一句作业是不是都是本人亲自完成的,结果令我没想到的是孩子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是她帮孩子写的。听到这些,我内心其实是挺惊讶的,毕竟已经是高中的孩子了。但是转念一想,这个孩子和家长其实对学习很重视,他们都很在意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脆弱,自尊心又极强,家长才出此下策。那段时间,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家里和家长闹情绪,在学校和老师闹别扭,整个人特别拧巴。表面上看她温顺寡言,实际上敏感易怒。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家长这时也是束手无策,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不放心孩子,孩子的奶奶天天上下学接送,有时甚至偷偷躲在学校广场那棵梧桐树的后面,默默地守着她。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都承载着家长殷殷的期望,我觉得我必须得找个适当的机会找她聊聊,打开她的心结。那天下午,刚好是语文周考,她就坐在第一排靠门的位置,堂而皇之地做英语作业。我把她叫了出来,问她:“你最近情绪很低落,怎么了?”或许是惊讶于我不气恼的反应,又或许是我的真诚在那一刻打动了她。她转过头,眼睛看向别处,愤愤地说:“我觉得自己好差劲,有的科目明明花了很多的时间,可怎么学也学不好,别的人都在往前走,只有我止步不前,还越来越差,努力对我来说没用,学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就不想学了。”

原来一切问题的根源还是学习压力太大了,孩子内心迷茫焦虑,以至于感受不到未来的光亮,也看不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价值。加上对自己不认可,自我怀疑,又陷入到了无尽的自责和痛苦中,种种因素带来严重的内耗让她没办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理解,被看见。我想她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同时帮助她找到自己的优势,让她重新认识自我。我真诚地对她说:“在老师心里,你又脆弱又坚强,特别真实可爱。作业做不好会哭,脆弱是真的,可是就算是哭着做,也要把它做完,所以坚强也是真的。其实老师也跟你一样,很多时候都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的。”听到我对她的理解和认可她好似被逗笑了,我继续鼓励她说,“而且,你学习态度端正,做事认真,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困难是暂时的,我们得相信勤能补拙,这个坎我们一定能迈过去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完美的,我们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拒绝焦虑,拒绝内耗,轻松快乐地往前走。努力是很好的,但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方向对了,再有全力以赴的努力,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做乘法。老师听说你擅长画画,真的很了不起,在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就算我们文化成绩不够好,但如果能将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一样可以收获精彩的人生。”

现在大二的她,已经找到了自己,学着自己喜欢的专业,画着自己喜欢的国画,又是一个元气满满的少女,清醒自信不焦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成长的抵达:多一种眼光,引导学生在比较优势中发展自我

我们活在一个竞争的环境里,无时无刻不在拿自己和别人比较,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是,比较并不是评估自我优秀程度的标准,也不是衡量自我优秀程度的标尺。比较只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在和他人的比较中去努力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才是比较的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克服比较带来的空虚焦虑。

记得刚入职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孩子特别叛逆,不爱学习,还经常做一些超出我认知的事,比如周考的时候偷拿饭盒吃饭,晚自习在桌子下面玩纸牌游戏,课堂上公然顶撞老师。

这些孩子因为在文化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无法沉浸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上就表现得消极不配合,甚至常常以和老师斗智斗勇为乐,来刷存在感。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很痛苦,也做过很多的努力,试图改变他们,但可想而知,改变的愿望越强烈,结果就越叫人失望。和他们的关系可以用气场不和、八字不合来形容。面对这些孩子,如果我还仅以成绩来要求他们改变的话,只会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否定他们、批判他们、甚至贬低他们,因为这真的是他们的痛点。但如果换一种眼光去看他们,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优势也很明显,慢慢发现,C同学跑步速度飞快,总能在校运会上为班级拿奖,在高二的时候就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全国只有1000人,他是其中一个;Z同学能说会道,热情活跃,在跳蚤市场上给我推销她的发卡和卡片,口才一流,我自叹不如;L同学学绘画,虽不善于用思维导图概括归纳所学的诗词知识,却能够用生动的插画展示诗词的精髓。这样看,他们未来都极有可能成长为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和画家啊。

我惊喜地发现,当我真正地理解他们,发现他们,并真诚地给予鼓励和赞美,营造一个尊重的、放松的关系的时候,我们都变得更好了。孩子的心是简单质朴的,老师的肯定和认可让他们更有信心做自己了。

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真正想成为的人。目标明确以后,内心就愈加坚定,也就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想,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孩子深入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矢志前行的路,从而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刘卫琴,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从教7年。多次在优质课、命题、论文比赛中获奖。多次指导学生获得省市级奖项。

教育格言: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

(来源:九江三中)


编辑:毕典夫

责编:刘瑶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