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瑞昌:节约方寸地 集约惠民生

2022-07-14 07:37: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33233

编者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瑞昌市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江西省仅有两个县(市)、全国仅有17个市(州)、县(市、区)因工作成效突出,获得殊荣。

瑞昌市为什么能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如何做到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日前,九江日报社全媒体采访团走进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开展蹲点式主题调研采访,从一亩田、一座山、一块地、一个园、一平台、一件事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立体化观察,触摸瑞昌市自然资源对标一流、勇闯新路的律动,感受瑞昌市上下同心的力量和心无旁骛的奔跑。从今日起,九江日报社全媒体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全面系统解码瑞昌市在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绿色矿山、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在全市各地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敬请关注。


节约方寸地  集约惠民生

——从一块块田地的合理利用、精准施策中

看瑞昌市如何切实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


张 勇 蒋应平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龙群 余超/文 洪显智/摄 程鹏/视频制作

↑点击观看视频↑

仲夏时节,万物繁盛。在瑞昌市肇陈镇八门村旱地改水田项目现场,记者看到:水稻秧苗绿意盎然,田间水道,觅食的鸭子在水稻田里时隐时现,一幅田园风光水墨画徐徐展开。

肇陈镇八门村旱地改水田

然而,曾经的八门村却不是这番景象:田间地块不规整,高低落差大,沟渠体系不完善……2017年,随着旱改水项目在村子落地,这样的情况得到了根本改变。站在田间地头,种粮大户黄振华告诉记者:“通过旱改水项目,每亩产粮由200余公斤变成600余公斤,经济效益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也提高了。”“旱地改水田项目,耕地质量等别由改造前的7.3等提升为6.3等,提质改造产能指标32016.75公斤。”瑞昌市自然资源事务中心土地整治股张征介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近年来,瑞昌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严格按照“保护优先、节约优先”工作方针,坚持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统筹兼顾、精准施策,推动要素保障向质量效益型、资源利用向集约生态型转变,扎实做好“保发展、护资源、优空间、惠民生”各项工作,以“点地成金”之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2019年、2020年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工作稳居全省前列;因耕地保护工作突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好、闲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奖励土地指标1000亩。

首位理念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发展靠项目,项目要用地。瑞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推进。秉承“惜土如金、寸土寸金”的首位理念,以“作示范”的政治自觉、“勇争先”的思想认识,坚决扛起耕地保护重大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底线,确保节约集约用地各项决策部署在瑞昌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走进瑞昌市自然资源局监管指挥中心,大显示屏上视频密布。工作人员可通过对视频探头360度转向、焦距缩放等操作开展远程巡查,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一线执法人员从繁重的巡查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从“人防”到“技防”,让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开启“智能”引领之路。

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21年,瑞昌市争取1000余万元资金在江西省率先建立标准化自然资源监管指挥中心,安装75个高空视频监控点,对瑞昌市所有矿山、永久基本农田、重点工业园区等开展24小时实时监控,真正形成“天上看、地上查、视频探、群众报、网上管”的全方位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为瑞昌“绿水青山”把好“门”。今年以来,监管指挥中心预警540次,指挥中心后端判断处理535次,现场处理预警5次,及时制止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25次,标志着瑞昌市自然资源监管工作步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阶段。

2019年至2021年,瑞昌市累计完成土地消化近7000亩,报批用地面积5200余亩,有效保障了地方经济发展用地需求。2018年度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全省排名第二,2019年度、2020年度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全省排名第三,连续3年获得九江市自然资源目标管理考评综合先进单位。

土地整治

助力百姓增产增收

土地增减挂钩,增的是百姓福利,减的是群众负担,不仅可以提高村集体收入,而且能够带动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在肇陈镇建坪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现场,59岁村民陈金菊正在给水稻播撒肥料,她高兴地对记者说:“原来这里是废弃的砖瓦窑,现在政府复垦为耕地,我们每个月收入有3000余元。”肇陈镇建坪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总建设规模172.956亩,新增耕地150.729亩,既增加了粮食产能,也助力了群众增产增收。

红旗村早熟梨

在横立山乡红旗村,处处景色宜人、瓜果飘香,这里的翠冠梨远近闻名。横立山红旗村土地开发项目净增耕地面积110.43亩,净增粮食产能指标87240.88公斤。种植大户柯美富作为该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户”的农业生产新模式领头人,承包了70亩土地,种植翠冠梨、棉花、山药、生姜等农作物。“通过这种模式,村民们年收入增长了不少。”

瑞昌市自然资源局一级主任科员曹贵喜告诉记者:“通过建立‘土地整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作物种植’的模式,以集体公开承包、土地股份合作等方式开展了土地流转,既拓宽了集体经济组织增收渠道,助力老百姓增产增收,又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增耕地的后期耕种及管护问题,实现了双赢。”

土地整治项目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从内容上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等,从形式上有土地开发、旱地改水田、增减挂钩等。瑞昌市土地整治工作坚持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原则,切实做好要素保障,积极组织开展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目前,该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库在满足历年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基础上,还存有新增耕地指标2767亩,新增水田指标830亩,粮食产能300万公斤,可充分保障该市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高标准农田

筑起粮食生产安全“耕”基

当前正是夏季水稻种植关键时期,在高丰镇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只见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插秧机不停在田间穿梭,不一会儿,一块三亩大小的标准田块就披上了“新绿装”。旁边的田块里,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如今,使用无人机,大面积的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成为高标准农田的标配。

高丰镇高标准农田项目

高丰镇永丰村高标准农田项目总面积941.4亩,于2019年改造完成,通过实施高标准农业改造,有效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该村种粮大户陈全刚对记者说:“原来这块地是河沙地,且高低落差大,只要下大雨就会内涝,种植水稻产量很低。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我们现在稻油轮种,每亩产值有2000余元。”

“自2011年以来,瑞昌市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3.1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2万亩。通过统筹规划,整合各部门资金,狠抓项目规划设计,做到‘田块能平则平、能大则大、沟渠路能直则直’三能原则,以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先进适用、成本节约高效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这几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昔日无人问津的‘巴掌田、斗笠田、抛荒田’都成了种粮大户们抢手‘良田’。”瑞昌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与耕地质量保护股雷震介绍,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镇、村两级管护,制定了管护制度,明确了管护责任,经常性地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责任到位,工程设施完好无损。

为巩固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建设成果,确保项目长久持续发挥效益,瑞昌市严格按照“田块平整化,排灌自如化,道路规范化,耕作机械化,种田科学化”的要求,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探索出托管养护、合同养护、承包养护和建后管护保险等长效机制,实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全域化、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

综合施策

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土地市场一方面面临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已供应的土地却由于各种原因闲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为此,瑞昌市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大力开展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盘活等工作,在内涵挖潜中激发存量土地活力。

走进瑞昌市科技示范园区,标准厂房林立,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该园区是瑞昌市政府在盘活原凌珂针织项目183亩闲置用地基础上兴建13栋标准厂房、1栋研发楼、3栋宿舍楼和1栋员工食堂而成,目前已落户17家电子电器企业。江西瑞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在此落户的电子信息企业,入驻5年来,公司产能逐年提升。随着国内LED行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该公司生产的发光灯珠很快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公司营销负责人黄海告诉记者:“我们当时就是看中整个园区的标准厂房已经全部建起来了,厂房的结构非常适合我们产业的发展,当时我们就决定在此落户,并且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了。”

瑞昌市科技示范园标准厂房项目是瑞昌市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腾笼换鸟”的完美写照。瑞昌市高度重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不断加强和规范土地征收、农转用报批、土地收储、土地出让等工作,积极推进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土地消化任务,加快推行工业“标准地”,积极盘活城镇低效用地,推进企业“亩产论英雄”工作,统筹优化各类用地结构和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特别聚焦“节地增效”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存量土地消化工作方案,对批而未用地块分类梳理、清单管理,每日一报告、一周一调度,做到分月分批、闭环销号。通过努力,2021年重点供应地块32个、面积1641亩,重点消化地块35个、面积1203.64亩。

记者手记

废弃的砖瓦窑复垦为耕地,无人问津的“巴掌田、斗笠田、抛荒田”变成抢手“良田”,闲置土地、低效用地被有效盘活,为引进新项目、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连日来的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瑞昌市在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为现实服务,更是替未来着想。瑞昌市始终牢记耕地保护“国之大者”,落地生根“控平衡”、动真碰硬“强监管”,标本兼治、久久为功,努力让耕地实至名归、完璧归赵,全力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确保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在瑞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张江艳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